在医学影像领域,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协议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标准。它为不同医疗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影像数据共享提供了统一的格式和传输方式。特别是 DICOM 3.0 协议的推出,进一步规范了影像存储、传输及通信的标准化,成为现代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石。本篇文章将为大家全面解析 DICOM 3.0 协议的背景、结构、特点及应用场景,助您快速掌握这一核心技术!💡
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是一种专为医学影像数据设计的国际标准协议,用于:
DICOM 不仅定义了影像文件的格式,还包括用于数据交换的通信协议。
在 DICOM 3.0 之前,不同厂商的设备使用自定义格式,导致影像数据难以共享和兼容。DICOM 3.0 的推出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主要目标包括:
DICOM 3.0 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协议,其核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DICOM 文件包含两大部分:
DICOM 将数据组织为称为 信息对象定义(IOD, Information Object Definition) 的层次化结构,涵盖:
DICOM 使用基于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支持影像数据在不同设备和系统间的高效传输,常见功能包括:
DICOM 3.0 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的各个环节,包括:
示例代码:
import pydicom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numpy as np
# 读取 DICOM 文件
dicom_file = pydicom.dcmread("example.dcm")
# 提取像素数据
pixel_array = dicom_file.pixel_array
# 转换为图像格式并保存
image = Image.fromarray(pixel_array)
image.save("output.png")
DICOM 3.0 协议 是现代医疗影像技术的基石,它为影像数据的标准化、传输与管理提供了坚实支持。通过掌握 DICOM 协议,您不仅能理解医疗影像技术的核心原理,还能为 医疗信息化 和 AI 医疗 的发展贡献力量。
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分享给更多小伙伴! 猫头虎技术团队 祝您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