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Linux用户

Linux用户

作者头像
运维小路
发布2024-11-01 18:57:02
发布2024-11-01 18:57:02
1.5K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运维小路运维小路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作者介绍:简历上没有一个精通的运维工程师。请点击上方的蓝色《运维小路》关注我,下面的思维导图也是预计更新的内容和当前进度(不定时更新)。

Linux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用户登录并使用系统。但是我们之前所有的操作都是基于超级管理员root来操作的,但是从Linux设计来说,是不推荐的。因为root的权限太大,所以才需要使用普通用户来进行日常运维,那如果普通用户需要做的操作需要root权限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

1.Linux用户(本章节)

2.Linux用户组

3.SU命令

4.SUDO命令

用户介绍

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体系非常灵活,这使得它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多用户系统。它有三种类型的用户:超级用户(root),系统用户和常规用户。

  1. 超级用户 (root):在Linux系统中,超级用户是权限最高的用户,被称为根用户,也就是root用户。超级用户可以执行任何命令,包括系统设置、软件安装、用户和权限管理等。root用户的权限等同于Windows系统中的管理员权限。
  2. 系统用户:系统用户主要是为了运行某些服务或者守护进程(daemon)而创建的。这些系统用户通常不会具有登录shell,也就是说,它们不能直接登录系统。例如,邮件系统会有一个名为 mail 的系统用户,网页服务器可能会有一个名为 wwwhttp 的用户。
  3. 常规用户:这些用户是进行日常工作的用户,他们可以登录系统并运行各种应用程序。但是,他们不能对系统进行修改,也不能访问其他用户的文件,除非这些文件被明确地赋予了访问权限。你在安装Linux系统后创建的第一个用户就是常规用户(也可以不创建),通常这个用户会被赋予使用sudo命令的权限,也就是说,这个用户可以执行一些需要root权限的命令。

在Linux系统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唯一的用户ID(UID),系统内部通过UID来识别用户。UID 0通常被赋予root用户,UID 1-999一般为系统用户,1000以上的UID用于常规用户。

用户命令

Linux 用户管理可以通过命令行进行,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用户管理命令:

  1. useradd [options] username:创建新的用户。例如 useradd -m username 将会创建一个新的用户,并创建用户的主目录。
  2. passwd username:设置或修改用户的密码。不加用户名则默认修改当前用户,只有root可以修改其他用户的密码。
  3. userdel [options] username:删除用户。例如 userdel -r username 将会删除用户以及用户的主目录。
  4. usermod [options] username:修改用户的信息。例如 usermod -l newname username 将会修改用户的用户名。
  5. groups username:显示用户所属的组。
  6. id username:显示用户的 UID(用户 id)、GID(用户组 id)以及所属的组。
  7. su username:切换到其他用户。例如 su - username 将会切换到用户,并加载用户的环境变量。
  8. whoami:显示当前的用户名。
  9. who:显示当前登录的所有用户。
  10. last:显示系统的登录记录。

注意在使用这些命令时可能需要 root 权限,可以使用 sudo 命令获取 root 权限。例如 sudo useradd username

用户管理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root@localhost ~]# cat /etc/passwd
root:x:0:0:root:/root:/bin/bash
#省略中间部分
nginx:x:997:995:Nginx web server:/var/lib/nginx:/sbin/nologin
ntp:x:38:38::/etc/ntp:/sbin/nologin
#省略中间部分
user01:x:1000:1000::/home/user01:/bin/bash

/etc/passwd 文件中的每一行都代表系统上的一个用户账号,每行由多个字段组成,字段之间使用冒号(:)分隔。典型的字段包括:

  • 用户名:用户的登录名。
  • 密码占位符:(在现代系统中通常是 x)原本是存储加密的密码,现在通常是存储在 /etc/shadow 文件中,或者指向其他安全存储的文件。
  • 用户 ID (UID):唯一标识符,用于系统内部识别用户。
  • 组 ID (GID):该用户所属的主要组的标识符。
  • 用户描述:一般是用户的全名或注释。
  • 主目录:用户登录后所处的初始目录。
  • 登录 Shell:用户登录后默认使用的 Shell 程序。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root 属于超级管理员,无论用户ID还是组ID都是0
nginx&ntp 属于系统用户,都是服务自带的用户,/sbin/nologin 就是不允许登录,包括ssh和通过控制台
user01 属于常规用户,属于通过useradd 增加的用户的,没有nologin就是允许ssh和通过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root@localhost ~]# cat /etc/shadow
root:*:18961:0:99999:7:::
#省略中间部分
ntp:!!:19885::::::
user01:!!:19893:0:99999:7:::

/etc/shadow 文件用于存储用户账号的加密密码、密码过期信息以及账号是否被锁定等敏感信息。相比于 /etc/passwd 文件,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为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读取此文件。

  1. 文件结构
    • 用户名:与 /etc/passwd 中的用户名对应。
    • 加密密码:使用密码哈希算法加密后的密码。实际密码不会直接存储在此处,只存储其哈希值。
    • 密码最后更改日期:自 Unix 时间戳起,距离上次更改密码的天数。
    • 密码更改最短天数:两次密码更改之间的最小天数间隔。
    • 密码更改最大天数:密码的有效期,超过此期限用户需要强制更改密码。
    • 密码过期前警告天数:密码即将过期前,提前多少天发出警告。
    • 账号失效日期:账号失效的日期,即停止使用该账号的日期。
    • 账号标志:包含有关账号当前状态的其他信息,例如是否被锁定等。
    • 每一行对应一个用户账号,字段之间用冒号(:)分隔。
    • 典型的字段包括:
  2. 访问权限/etc/shadow 文件具有非常严格的访问控制,通常只有 root 用户或具有相应特权的用户能够读取和修改此文件。这是为了确保用户密码和账户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

总结

1.如果自己是一个普通运维角色,我们能拿到的账号和密码,应该是一个普通用户和密码。

2.如果自己是运维管理员的情况,则分配给其他人的账号也只能是一个普通账号。

3.普通用户可以可以通过susudo命令来提升自己的权限,用于完成需要超级管理员权限才能完成运维的操作。

4.当然,这并不是标准方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5.有的应用程序则要求必须使用非root用户启动,比如es,使用root则会被提示不允许使用root启动。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4-07-0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运维小路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用户介绍
  • 用户命令
  • 用户管理
  • 总结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