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数据可视化系列-03AIPL消费者行为全链路可视化模型实践

数据可视化系列-03AIPL消费者行为全链路可视化模型实践

作者头像
IT从业者张某某
发布于 2023-10-16 08:04:44
发布于 2023-10-16 08:04:44
1.5K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IT从业者张某某IT从业者张某某

4.AIPL消费者行为全链路可视化模型实践

4.1、用户画像

1、用户画像:用户画像产生的原因、用户画像概述、用户画像构成原则、第一类用户画像、第二类用户画像 参考:什么是用户画像?如何构建用户画像? 企业为什么要绘制用户画像?谈谈用户画像的真正作用 干货丨用户画像,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用户画像产生的原因

用户画像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数字化时代刚诞生的新鲜技术,它在社会中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很早以前,还没有什么电商平台,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大多发生在线下,这时候数据还没有得到多大的重视。在这时路边的小店就已经开始区分生客、熟客,对不同顾客通过标签化的形式记录信息,提供更加精确的服务。 在谈到的用户画像其实就是打标签,通过在业务流程中的点餐、点单、支付等等不同节点收集用户的基础信息、消费习惯、兴趣爱好、财务实力等不同维度的数据信息。分析人员就是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对不同用户或某个用户群体进行用户画像的绘制,然后再通过刻画的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出用户的需求,以此来对企业产品及服务进行相应的调整。

用户画像概述

同时,除了用户的基础信息外,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用户画像,例如,餐饮连锁企业可以记录用户的点餐信息,通过这些点餐信息就能分析出用户的喜好口味、菜品、服务等画像,以此企业就可以根据用户画像中揭示的用户需求及时做出调整。

属性标签 属性标签针对的是用户的基础信息,是企业获取最广泛的信息,一般是从业务活动中直接获取的数据,例如,用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城市等。 行为标签 行为标签指向的是用户在企业业务流程中的活动,信息量会非常丰富,所包含的数据直接与企业产品和服务挂钩,例如,用户搜索、订单、点餐、支付等。 统计标签 统计标签是依托用户的属性、行为数据得到的,是企业用户画像的基础组成,一般用来描述某一个用户群体的用户画像,例如,青年人群的性别、搜索、活跃、喜好等。 规则标签 规则标签是在企业获取的其他用户数据的基础上,针对用户的行为和规律得到的数据,在实际绘制过程中,一般由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协商确定,例如有效用户、潜在用户、铁粉等。

用户画像构成原则

用户画像是如何“画”出来的呢?一个用户画像由多个标签组成,标签的构建通常需要经历4个步骤: 原始数据收集, 提炼事实标签, 搭建算法模型&预测标签, 输出策略标签:

第一类用户画像 User Persona

第一种用户画像(User Persona)是产品设计、运营人员从用户群体中抽象出来的典型用户:

在用户调研阶段,产品经理经过调查问卷、客户访谈了解用户的共性与差异,汇总成不同的虚拟用户; 在产品原型设计、开发阶段,产品经理围绕这些虚拟用户的需求、场景,研究设计产品用户体验与使用流程; 当产品设计出现分歧时,产品经理能够借助用户画像,跳出离散的需求,聚焦到目标用户,不再讨论这个功能要不要保留,而是讨论用户可能需要这个功能,可能如何使用这个功能等等。

例如某招聘类产品在调研阶段构建的用户画像(User Persona):

(图片引用自 https://www.clearvoice.com)

所以,这类用户画像(User Persona),本质是一个用以描述用户需求的工具,它帮助不同角色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产品设计阶段和原型开发阶段,产品经理会较多地借助用户画像(User Persona)理解用户的需求,想象用户使用的场景。随着产品上线后不断迭代,积累真实用户,仅通过用户画像(User Persona)难以量化地评估用户需求,也很难通过数据证伪,不确定用户画像(User Persona)虚构的人物是不是真的目标群体。同时,真实用户群体也随时间推移变化,在设计阶段虚构的用户画像(User Persona)需要重新调研、设想。

第二类用户画像User Profile

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产品积累的用户行为数据,为产品运营提供更好的支撑,例如根据用户浏览记录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这就是本文着重介绍的第二种用户画像(User Profile)——根据每个人在产品中的用户行为数据,产出描述用户的标签的集合。例如猜他是男是女,生活工作所在地,乃至喜欢哪个明星,要买什么东西等。

随着“千人千面”等理念深入人心,在与许多企业客户的沟通中,我们希望客户更加清楚两种用户画像的差异。与第一种用户画像(User Persona)不同的是,用户画像(User Profile)的建设更加关注:

是否反应受众的真实需求:用户画像(User Profile)这个词的字面意义,是关注人口属性、生活状态等静态信息,但这些信息并不一定直接反应用户兴趣。产品更关注的往往是某用户“最近喜欢看哪类视频”、“准备买多少钱的手机”这样能帮助产品运营的动态信息; 时效性:用户的兴趣偏好随时都在发生变化,需要及时更新用户标签; 覆盖度:用户画像(User Profile)既要勾勒出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也要记录用户不感兴趣的信息,尽量多地满足产品运营的需要。 但同时,除了人口属性等明确的属性外,大多数用户画像的正确与否是没有意义的。如“最近喜欢看搞笑视频”这个标签,并不表示用户下一次一定观看搞笑视频,因此执着于提升标签的准确度,不如设计出多更清晰描述受众需求的标签,更多时候我们注重提升用户画像的覆盖度,同时提供更细粒度的画像。

4.2、标签体系

2、标签体系:标签体系简介、标签体系简介、标签分类、贴标签的方式、标签的优化、用户画像标签和权重 参考:标签体系- 数仓用户画像-标签体系详解 如何构建用户标签体系?

标签体系简介

标签是人为设定的、根据业务场景需求,对目标对象运用一定的算法得到的高度精炼的特征标识。 标签是对对象某个维度特征的描述与刻画,是某一种用户特征的符号表示,每一种标签都规定了我们观察认识描述对象的一个角度,用于对象的标注、刻画、分类和特征提取。

所谓标签体系,就是对企业需要的多种标签进行归类、同时对标签属性加以定义,从而更方便的对标签进行管理维护。标签体系包含两部分(标签分类体系即标签类目+标签内容信息),最好能通过标签系统来维护。也可按描述对象分类。

标签分类

现实世界中标签还有三种表现形态:实物标签、网络标签和电子标签实物标签(Label)是用于标明物品的品名、重量、体积、用途等信息的简要标牌,例如:商品标签、价格标签、车检标签、服装吊牌、车票、登机牌都是实物标签; 网络标签(Tag)是一种互联网内容组织方式,是相关性很强的关键字,它能帮助人们通过关键词快速建立对内容总体印象;用户画像里的标签,实际上属于网络标签(Tag)。 电子标签又称RFID射频标签(Label),是一种识别效率和准确度都比较高的识别工具,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贴标签的方式

标签由平台运营团队创建,结合业务场景梳理出一批原始标签;注意标签创建要紧贴业务场景,为用户“贴标签”通常有两种形式,即用户是否感知到自己被“贴了标签”。 第一种隐性标签:后台给用户打标签,用户无法感知;后台结合用户前端的点击浏览行为等用户行为操作,自动为用户贴上相应类别标签,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用户行为真实度极高,平台易获取无修饰无加工的用户行为数据,不足之处对于平台来讲前期人工成本较高。 第二种显性标签:用户主动给自己打标签,即用户在产品前端页面手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标签,用户通过触发标签机制,后台机器匹配数据直接打标签。这种方式优点在于高效,不足之处在于数据真实度偏低(初始标签存在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风险,用户也许会选择近义词也许跳过不选)。这种方式一般陌生社交产品和社区产品使用较多,目的是提升千人千面的精准度,提升用户体验。 若选择第二种形式,需要注意标签机制的设计规则(如标签默认前台固定页面展示,需用户手动选择后,标签自动隐藏不再显示)。其次后台注意标签选择排重,如出现A用户的标签既是后台添加又是用户自己选择,则保留用户自己选择标签。 最后要牢记:“用户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是用户自己选择标签之后就万事大吉了,要结合用户行为数据持续优化标签。

标签的优化

第一种机器优化:机器根据数据反馈持续更新,优点在于机器的高效智能,不足之处在于投入的技术成本以及机器欠缺一定的精准性。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产品发展期,用户量较多,且有一套成熟的标签体系,机器已经可以达到一般的智能化,只需运营抽样进行精准度测试和标签规则优化即可。 第二种人工优化:人工对标签规则调整优化,优点是精准度高,不足在于人工运营成本高。这种方式适合产品初期,用户量小机器识别还不是很成熟,可以达到准确优化。 两种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产品周期和用户体量运用,无论何种方式,人工都需要持续根据产品业务场景对标签的规则进行调整优化,切记图省事忽略标签体系的优化,标签数据模糊,用户画像自然也会立不住,产品设计也会差强人意。

用户画像标签和权重

参考:用户画像标签数据开发之标签权重计算

4.3、用户画像大数据应用

3、用户画像大数据应用:用户画像与推荐系统、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用户画像与智能营销、用户画像与电话营销、用户画像与电话回访、用户画像与二次营销、用户画像与投诉

4.4、AIPL模型介绍

4、AIPL模型介绍:AIPL模型的产生背景、消费者精细化运营解决方案、AIPL模型简介 参考:AIPL模型-阿里巴巴三大营销模型之一 阿里3大营销模型:AIPL、FAST、GROW

AIPL模型|从分群到策略

AIPL模型的产生背景

AIPL模型指的是来源于美国的一个营销模型,AIPL的意思分别是认知(awareness)、兴趣(interest)、购买(purchase)和忠诚(loyalty),就是用户从看到你→点你→产生兴趣→购买的过程。 AIPL其实就是从认知→兴趣→购买→忠诚的过程,如果用淘宝的角度去看,就是从展现→点击→收藏加购货比→成交→复购或者转介绍的过程。 AIPL模型可以帮助商家通过不同的付费工具,匹配不同的场景,加上溢价和创意,分别匹配不同的策略,满足不同阶段的客户需求。

消费者精细化运营解决方案

最里面一环的当然是大家都知道的天猫、淘宝、聚划算、猫超这些域内频道;

第二环是阿里收购或投资的一些域外媒体或平台,比如优酷、UC浏览器、高德地图、饿了么、盒马等,甚至还包括一些线下资源,比如互动吧派样机、银泰商业大屏等。

而这些还不够,第三环是阿里妈妈现在还大力在合作域外更多的媒体平台,比如: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等,通过阿里Uni Desk投放工作台在这些媒体上投放,收获的AIPL人群资产也可以回流到数据银行。

好了,介绍完AIPL模型,以及背后大致运作机制后,接着就来说说这个“仪表盘”对于精细化运营最重要的一个作用:让品牌人群资产链路化运营。

简而言之就是,对于所处链路中不同位置的人群,品牌采用对应的沟通内容和渠道,最终的目的累积人群资产,并实现链路高效流转:让“A人群“尽快转化成”I人群“,以此类推,试想一下你的品牌拥有数不完的“L“人群,你应该再也不用愁生意做不好了吧。

1.首先,需要通过数据银行账号分析:品牌当前的“A-I-P-L“人群资产存在什么问题? 比如是相对于竞品“A人群”量太少了、或者“I人群”到“P人群”流转率太低了、亦或者品牌旗舰店自身的“A-I-P-L“人群占比相对于其他C店、经销店太少了…… 2.然后,就可以针对链路中具体问题采用对用的解决策略了。 比如:针对“A人群”量太少这个问题,除了在站内可以通过“一夜霸屏”资源投放品牌广告外,还可以整合品牌市场部的资源来做投放拉新。传统媒介投放都是媒体投完之后,媒介公司给到甲方一些传播层面的数据,比如有多少曝光、多少点击这样,但是如果这些媒体用Uni Desk做投放,这些触达的用户数据还可以通过阿里的Uni ID匹配沉淀到数据银行,成为新增“A人群”。 再比如:针对链路中“I人群”到“P人群”流转率太低的问题,说明店铺目前缺少销售转化机制,做法是先把“I人群”根据标签分成不同的群组,有的可能是对促销折扣敏感,那就可以通过钻展给他们推送店铺折扣信息来做收割;而有的是通过明星活动拉进来的,那或许可以通过一些明星周边货品来吸引他们做下一步的购买动作。

AIPL模型简介

A(Awareness),品牌认知人群。包括被品牌广告触达和品类词搜索的人; I(Interest),品牌兴趣人群。包括广告点击、浏览品牌/店铺主页、参与品牌互动、浏览产品详情页、品牌词搜索、领取试用、订阅/关注/入会、加购收藏的人; P(Purchase),品牌购买人群,指购买过品牌商品的人; L(Loyalty),品牌忠诚人群,包括复购、评论、分享的人。

4.5、AIPL模型人群界定

5、AIPL模型人群界定

4.6、消费者行为全链路

6、消费者行为全链路:消费者行为全链路简介、链路指标、消费者行为全链路价值

消费者行为全链路简介

要了解全链路营销,我们先来看一下整合营销的概念及其诞生的背景。“整合营销”(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是1991年唐·舒尔茨提出的,主要指:我们要把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例如户外广告、公共关系、SEM、内容营销、终端促销等)看成一个整体,让不同的传播活动共同创造统一的品牌形象。简单来说,整合营销就是:在不同的地方,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3-01-0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低代码(Low-Code)是什么,有何特点?低代码如何重塑数字生产力
要说在后疫情时代,什么样的新技术能真正解放 IT 生产力,加速社会数字化转型?毫无疑问,是低代码(Low-Code)+ 人工智能(AI)的组合。
informat低代码
2025/08/11
1230
低代码(Low-Code)这么好用,到底该怎么选?什么样平台才真正“适合”自己?
业务急着要一个促销页面,IT排期却排到一个月后;运营想搭个数据看板,却被一句“这个得写代码”挡在外面。传统开发模式不仅慢,还让业务与技术之间越来越远。
informat低代码
2025/08/20
190
主流低代码开发平台全解析与选型指南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低代码(Low-Code)作为一种创新的软件开发模式,正逐渐成为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引擎。低代码指的是一种通过可视化拖拽、预制组件和模型驱动等方式,大幅减少手动编码工作量的开发平台。它的核心价值在于降低开发门槛,让更多非专业开发人员也能参与到应用搭建中;提升开发效率,将传统开发周期缩短 50% 以上;并能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帮助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抢占先机。
AI帅才
2025/08/16
1230
低代码开发平台全景解析:选型策略与市场格局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低代码开发平台已成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升 IT 效能的关键工具。随着 AI 技术的迅猛发展,低代码平台正迎来新的变革期。据 Gartner 预测,到 2025 年,70% 的新应用将通过低代码 / 无代码技术构建,中国低代码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13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20%。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市场对高效开发工具的迫切需求,也揭示了低代码平台在简化开发流程、降低技术门槛方面的巨大潜力。然而,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张,企业在选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从众多平台中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成为 CIO 和 IT 负责人的核心痛点。本文将基于市场占有率、技术成熟度、企业级服务能力三大维度,结合金融、制造、政务等行业实践,为您呈现中立客观的十大低代码平台评测结果。
AI帅才
2025/08/16
870
什么是低代码(Low-Code)?2025低代码核心架构技术解析与应用展望
而低代码开发正好能解决这两大痛点。大量研究表明,低代码开发比传统写代码的方式快 60%。
informat低代码
2025/07/28
2490
数据中台:什么是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是全新的架构变革。过去三十年,企业数据管理都以传统的IT架构为基础。每当技术部门为业务部门解决问题时,需要从业务需求的探查、技术壁垒的打通等从上到下各个方面来建设新系统。每个系统的建成都自成一体,各自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这种情况不仅耗费各部门大量的精力也使得各个系统难以打通管理,无法形成更强大的数据能力。
国云
2020/11/20
4.1K0
数据中台:什么是数据中台
2024国内外低代码开发平台排名,二十大主流低代码开发平台
IT圈的风口总是一轮又一轮,但是只有当浪潮退去,还能幸存的,才能是真正具备社会价值的产品。把这个规则放在——“低代码”这个赛道上,也是一样。
informat低代码
2024/06/06
3.8K0
2024国内外低代码开发平台排名,二十大主流低代码开发平台
低代码指南100问:41国内低代码平台一览表?
简道云、明道云、IVX这几家目前是无代码赛道的明星选手,在市场综合表现上排列前茅。宜创、红圈营销虽也极具潜力,但在市场表现力上稍逊色。黑帕云、易水云、雀书等平台尚处于孵化阶段。——《2021 年中国低代码/无代码市场研究报告》
LCHub低代码社区
2023/06/19
5350
低代码指南100问:41国内低代码平台一览表?
万字长文读懂低代码(Low-Code)前世今生、分类、能力、趋势及选型
低代码(Low-Code)是一种可视化的应用开发方法,用较少代码、以较快的速度来交付应用系统(如ERP、MES、CRM等)。
informat低代码
2025/07/14
2150
低代码平台:国内十大低代码开发平台排名
大家在谈到“低代码”的时候,可能想到更多的是低代码搭建应用/页面的平台,其实对于偏逻辑编排、服务 BaaS 能力的偏可视化方式其实也算低代码,旨在「通过少写代码,用更便捷的方式来实现原本需写代码的工作」。
informat低代码
2024/06/04
1.4K0
盘点国内最好用的20款低代码开发平台(2025年最新)
低代码(LCDP)是一种无需编码或通过少量编码就能生成业务管理系统的快速开发平台。低代码采用的是“组件化+可视化+图形化”的应用程序开发方法,使得具有不同经验水平的开发人员都可以通过图形化的用户界面,使用拖拽组件和模型驱动的逻辑来创建Web/H5/APP/小程序等应用程序。以下是部分常见的低代码平台:
informat低代码
2025/06/27
1.4K0
盘点国内最好用的20款低代码开发平台(2025年最新)
史上最全盘点:一文告诉你低代码(Low-Code)是什么?为什么要用?
要说在后疫情时代,什么样的新技术能真正解放IT生产力,加速社会数字化转型?毫无疑问,我个人认为是低代码(Low-Code)+ 人工智能(AI)的组合。
informat低代码
2024/11/06
5180
史上最全盘点:一文告诉你低代码(Low-Code)是什么?为什么要用?
低代码平台简介(10家国产化低代码平台详细介绍)
基于这样的优势,也让“低代码”在国内各个行业刮起了一场低代码风暴。还因此吸引了国内大厂纷纷加入,像腾讯、阿里、华为、网易、百度等科技巨头目前都已研发出了自己的低代码产品。并且还对该领域的其他产品进行了大量投资。就比如阿里,先是在2018年投资了一家低代码平台,而后又自己研发了低代码平台钉钉宜搭。
informat低代码
2023/05/26
2.8K0
技术普惠:如何让中小企业也能拥有“鸿蒙”般的创新能力?
​5月15日,华为终端发布新品预告海报,宣布将于5月19日推出搭载HarmonyOS 5的鸿蒙电脑「非凡大师」版本。从官方海报和行业爆料来看,这款鸿蒙电脑不仅在外观上采用了素皮材质和圆弧中框等精致设计,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其创新的折叠屏形态,以及通过内置大面积线性马达模拟键盘打字的全新交互方式。这一系列创新设计,无疑再次将“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推向了科技领域的核心聚光灯下。
KPaaS集成扩展
2025/05/16
840
技术普惠:如何让中小企业也能拥有“鸿蒙”般的创新能力?
什么是低代码(Low-Code)?低代码平台可以解决哪些业务问题?
简单来说,低代码(Low-Code)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使得开发人员能够通过图形界面、拖放组件和模型驱动的逻辑,快速地构建和部署应用程序,而无需编写大量的代码。
informat低代码
2025/07/23
2440
低代码平台定义 11 要素 ( Gartner )
Low-code application platforms (LCAPs) provide abstracted, guided development, automation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enabling professional and citizen developers to rapidly develop digital solutions. Software engineering leaders should use this research to compare LCAPs.
一个会写诗的程序员
2022/06/02
1.5K0
低代码平台定义 11 要素 ( Gartner )
免费的低代码开发平台有哪些?
近年来,低代码行业逐渐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香馍馍”,尤其是在中、美地区,几乎每周都有一家低代码/无代码平台(No-Code)的公司融资。而根据Gartner的报告显示,低代码/无代码的市场,仅在去年(2021年)就增长了25%,分析软件市场也在一年内成长了20%。放眼国内市场,也是发展得如火如荼。
informat低代码
2022/07/25
12.7K1
免费的低代码开发平台有哪些?
一文讲透:低代码平台是什么?低代码平台应该如何挑选?
低代码(英文名称:Low Code),该概念有很长一段自由发展期,期间缺乏完整定义,大家习惯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新技术“添砖加瓦”,导致没有统一认知,竞争赛道模糊。
informat低代码
2025/05/26
2860
低代码平台揭秘
低代码开发平台(Low-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是今年热度很高的词,有人认为是“新瓶装老酒”,也有人认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过多的技术炒作导致部分人对技术名词有些排斥,也增加了我们判断发展趋势和伪概念的成本。我认为代码平台是有价值且有发展前景的。低代码平台的发展有利于互联网技术快速落地到各行各业,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和运作效率,它甚至有可能会引发一场互联网革命。
一行舟
2022/08/25
1.6K0
2023年受人欢迎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大盘点
随着企业对于降低成本和加快软件开发的需求增加,低代码开发平台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选择。这些平台提供了拖放界面和预置组件,使得开发人员可以用更少的代码创建复杂的应用软件。低代码开发平台不仅有助于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而且还能打破业务部门和IT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让业务需求能够更快地得到实现。
informat低代码
2023/08/01
889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低代码(Low-Code)是什么,有何特点?低代码如何重塑数字生产力
更多 >
交个朋友
加入腾讯云官网粉丝站
蹲全网底价单品 享第一手活动信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