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TCP/IP协议实际上就是在物理网上的一组完整的网络协议。其中TCP是提供传输 层服务,而IP则是提供网络层服务。TCP/IP协议包括如下协议,其结构如图所示。
IP: 网间协议(Internet Protocol) 负责主机间数据的路由和网络上数据的存储。 同时为ICMP,TCP,UDP提供分组发送服务。用户进程通常不需要涉及这一层。
ARP: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此协议将网络地址映射 到硬件地址。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此协议 将硬件地址映射到网络地址。
ICMP:网间报文控制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此协议处理 信关和主机的差错和传送控制。
TCP:传送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这是一种提供给用户 进程的可靠的全双工字节流面向连接的协议。它要为用户进程提供虚电路服务, 并为数据可靠传输建立检查。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这是提供给用户进程的无 连接协议,用于传送数据而不执行正确性检查。 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允许用户以文件操作的方式 (文件的增、删、改、查、传送等)与另一主机相互通信。 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协议为系 统之间传送电子邮件。
TELNET:终端协议(Telnet Terminal Procotol),允许用户以虚终端方式访问 远程主机。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cotol)。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TCP/IP协议的核心部分是传输层协议(TCP、UDP)、网络层协议(IP)和物理 接口层,这三层通常是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实现,因此用户一般不涉及。编程时, 编程界面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由内核心直接提供的系统调用;
第二种是使用以库函数方式提供的各种函数。前者为核内实现,后者为核外实现。 用户服务要通过核外的应用程序才能实现,所以要使用套接字(socket)来实现。 TCP/IP协议核心与应用程序关系如图所示。
WinSock并不是一种网络协议,它只是一个网络编程接口,也就是说,它不是协议,但是它可以访问很多种网络协议,可以把它当作一些协议的封装。现在的 WinSock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与协议无关。可以使用WinSock来调用多种协议的功能。 那么,WinSock和TCP/IP协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实际上,WinSock就是TCP/IP 协议的一种封装,可通过调用WinSock的接口函数来调用TCP/IP的各种功能。
在TCP/IP网络中两个进程间的相互作用的主机模式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Client/Server model)。该模式的建立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非对等作用; 第二,通信完全是异步的。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操作过程中采取的是主动请示方式:
首先服务器方要先启动,并根据请示提供相应服务,过程如下:
为了更好说明套接字编程原理,这里介绍几个基本的套接字。
客户机与服务器建立面向连接的(基于TCP)套接字进行通信,请求与响应过程 及应用程序流程可用如图表示。
1.启动与终止 在所有Windows Sockets 函数中,只有启动函数WSAStartup()和终止函数 WSACleanup()是必须使用的。启动函数必须是第一个使用的函数,而且它允许 指定 Windows Sockets API 的版本,并获得 SOCKETS的特定的一些技术细节。 函数原型如下:
int PASCAL FAR WSAStartup(WORD wVersionRequested, LPWSADATA lpWSAData);
其中:wVersionRequested保证SOCKETS可正常运行的DLL版本,如果不支持, 则返回错误信息。
下面这段代码,说明如何进行WSAStartup()的调用。
WORD wVersionRequested; // 定义版本信息变量
WSADATA wsaData; //定义数据信息变量
int err; //定义错误号变量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1,1); //给版本信息赋值
err = WSAStartup(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给错误信息赋值 if(err!=0)
{
return; //通知用户找不到合适的版本
}
//确认 Windows Sockets DLL 支持 1.1 版本
//DLL 版本可以高于 1.1
//系统返回的版本号始终是最低要求的 1.1,即应用程序与DLL 中可支持的最低版 本号
if(LOBYTE(wsaData.wVersion)!= 1|| HIBYTE(wsaData.wVersion)!=1)
{
WSACleanup(); //通知用户找不到合适的版本
return;
}
//Windows Sockets DLL 被进程接受,可以进入下一步操作
关闭函数使用时,任何打开并已连接的 SOCK_STREAM 套接字被复位,但那些 已由 closesocket()函数关闭的但仍有未发送数据的套接字不受影响,未发送的数 据仍将被发送。程序运行时可能会多次调用WSAStartuo()函数,但必须保证每次 调用时的 wVersionRequested 的值是相同的。
2.异步请求服务
Windows Sockets 除支持Berkeley Sockets中同步请求,还增加了一类异步请求 服务函数WSAAsyncGerXByY()。该函数是阻塞请求函数的异步版本。应用程序 调用它时,由 Windows Sockets DLL初始化这一操作并返回调用者,此函数返 回一个异步句柄,用来标识这个操作。当结果存储在调用者提供的缓冲区,并且 发送一个消息到应用程序相应窗口。
常用结构如下:
HANDLE taskHnd;
char hostname="rs6000";
taskHnd = WSAAsyncBetHostByName(hWnd,wMsg,hostname,buf,buflen);
需要注意,由于Windows 的内存对像可以设置为可移动和可丢弃,因此在操作 内存对象时,必须保证WIindows Sockets DLL对象是可用的。
3.异步数据传输 使用send()或sendto()函数来发送数据,使用recv()或recvfrom()来接收数据。 Windows Sockets不鼓励用户使用阻塞方式传输数据,因为那样可能会阻塞整个 Windows 环境。下面看一个异步数据传输实例: 假设套接字s 在连接建立后,已经使用了函数 WSAAsyncSelect()在其上注册了 网络事件FD_READ和FD_WRITE,并且wMsg值为UM_SOCK,那么就可以在 Windows 消息循环中增加如下的分支语句:
case UM_SOCK:
switch(lParam)
{
case FD_READ:
len = recv(wParam,lpBuffer,length,0); break;
case FD_WRITE: while(send(wParam,lpBuffer,len,0)!=SOCKET_ERROR) break;
}
break;
4.出错处理 Windows提供了一个函数来获取最近的错误码WSAGetLastError(),推荐的编写 方式如下:
len = send (s,lpBuffer,len,0);
of((len==SOCKET_ERROR)&&
(WSAGetLastError()==WSAWOULDBLOCK))
{
...
}
WinSock编程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TCP服务器端的大体流程如下:
int WSAStarup( WORD wVersionRequested,LPWSADATA lpWsAData )
初始化WinSock 。参数wVersionRequested是要求使用的WinSock的版本。
SOCKET Socket(int af,int type,int protocol)。
来实现。套接字可以说是WinSock通讯的核心。WinSock通讯的所有数据传输, 都是通过套接字来完成的,套接字包含了两个信息,一个是IP地址,一个是Port 端口号,使用这两个信息,就可以确定网络中的任何一个通讯节点。
int bind(SOCKET s,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name,int namelen); struct sockaddr_in
{
short sin_family ; u_short sin_prot ;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 char sin_sero[8] ;
}
这就包含了需要建立连接的本地的地址,包括地址族、IP和端口信息。 sin_family字段必须把它设为AF_INET,这是告诉WinSock使用的是IP地址族。 sin_prot就是要用来通讯的端口号。sin_addr就是要用来通讯的IP地址信息。 由于各种不同的计算机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是不一样的,Intel X86处理器表示多字 节的编号时,把低字节放在前面,把高字节放在后面,而互联网标准却正好相反, 所以,必须把主机字节转换成网络字节的顺序。
把主机字节转化成网络字节的函数: u_long htonl(u_long hostlong); u_short htons(u_short hostshort); 把网络字节转化成主机字节的函数: u_long ntohl(u_long netlong); u_short ntohs(u_short netshort) ;
这样,设置IP地址和port端口时,就必须把主机字节转化成网络字节后,才能用 Bind()函数来绑定套接字和地址。当绑定完成之后,服务器端必须建立一个监听 的队列来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int listen(SOCKET s,int backlog); 这个函数可以把套接字转成监听模式。
如果客户端有了连接请求,还必须使用: int accept(SOCKET s,struct sockaddr FAR* addr,int FAR* addrlen); 来接受客户端的请求。 现在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一个服务器的建立,而客户端的建立的流程则是初始化WinSock,然后创建Socket套接字,再使用: int connect(SOCKET s,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name,int namelen); 来连接服务端。
WSADATA wsd;
SOCKET sListen;
SOCKET sclient;
UINT port = 800;
int iAddrSize;
struct sockaddr_in local , client;
WSAStartup(0x11 , &wsd);
sListen = Socket ( AF_INET , SOCK_STREAM , IPPOTO_IP); local.sin_family = AF_INET;
local.sin_addr = htonl(INADDR_ANY );
local.sin_port = htons( port );
bind( sListen , (struct sockaddr*)&local , sizeof( local )); listen(sListen , 5);
sClient = accept(sListen , (struct sockaddr*)&client ,&iAddrSize);
WSADATA wsd;
SOCKET sClient;
UINT port = 800;// 此端口根据服务器提供
char szIp[] = "127.0.0.1";
int iAddrSize;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
WSAStartup( 0x11 , &wsd);
sClient = Socket( AF_INET , SOCK_STREAM , IPPOTO_IP); serve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er.sin_addr = inet_addr( szIp );
server.sin_port = htons( port );
connect(sClient , (struct sockaddr*)&server , sizeof( server));
int send(SOCKET s,const char FAR* buf,int len,int flags);
int recv( SOCKET s,char FAR* buf,int len,int flags);
int shutdown(SOCKET s,int how);
int closeSocket(SOCKET s);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70932.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