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描述recovery.conf文件中可用的设置。它们只应用于恢复期。对于你希望执行的任意后续恢复,它们必须被重置。一旦恢复已经开始,它们就不能被更改。
recovery.conf中的设置以name = 'value'
形式指定。每一行指定一个参数。井号(#)表示行的剩余部分是一段注释。要在一个参数值中嵌入一个单引号,将其双写(’’)。作为一个例子文件,share/recovery.conf.sample
被放置在安装的share/目录中。
restore_command (string) 用于获取 WAL 文件系列的一个已归档段的本地 shell 命令。这个参数是归档恢复所必需的,但是对于流复制是可选的。在该字符串中的任何%f会被替换为从归档中获得的文件的名字,并且任何%p会被在服务器上的复制目标路径名替换(该路径名是相对于当前工作目录的,即集簇的数据目录)。任何%r会被包含上一个可用重启点的文件的名字所替换。在那些必须被保留用于使得一次恢复变成可重启的文件中,这个文件是其中最早的一个,因此这个信息可以被用来把归档截断为支持从当前恢复重启所需的最小值。%r通常只被温备配置(见Section 26.2)所使用。要嵌入一个真正的%字符,需要写成%%。
很重要的一点是,该命令只有在成功时才返回一个为零的退出状态。该命令将会被询问不存在于归档中的文件名,当这样被询问时它必须返回非零。例子:
restore_command = 'cp /mnt/server/archivedir/%f "%p"'
restore_command = 'copy "C:\\server\\archivedir\\%f" "%p"' # Windows
一个例外是如果该命令被一个信号(不是SIGTERM,它是数据库服务器关闭的一部分)或者一个 shell 错误(例如命令未找到)终止,则恢复将会中止并且服务器将不会启动。
archive_cleanup_command (string)
这个可选参数指定了一个 shell 命令,它将在每一个重启点被执行。archive_cleanup_command
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除不再被后备服务器需要的旧的已归档 WAL 文件的机制。任何%r会被替换为包含最后一个可用重启点的文件的名称。那是使一次恢复变成可重启的所必须被保留的最早的文件,并且因此比%r更早的所有文件可以被安全地移除。这个信息可以被用来把归档截断为支持从当前恢复重启所需的最小值。对于单一后备配置,pg_archivecleanup
模块常常被用在archive_cleanup_command
中,
例如:
archive_cleanup_command = 'pg_archivecleanup /mnt/server/archivedir %r'
但是注意,如果多个后备服务器正在从同一个归档目录中恢复,你将需要保证只有当任意服务器都不再需要 WAL 文件时才会删除它们。archive_cleanup_command
通常被用于一种温后备配置(见Section 26.2)中。要在该命令中嵌入一个真正的%字符,需要写成%%。
如果该命令返回一个非零退出状态,则将会写出一个警告日志消息。一个例外是如果该命令被一个信号或者一个 shell 错误(例如命令未找到)终止,则会抛出一个致命错误。
recovery_end_command (string)
这个参数指定了一个将只在恢复末尾被执行一次的 shell 命令。这个参数是可选的。recovery_end_command
的目的是为复制或恢复之后的清除提供一种机制。与archive_cleanup_command
中相似,任何%r会被替换为包含最后一个可用重启点的文件的名称。
如果该命令返回一个非零退出状态,则一个警告日志消息将被写出并且不管怎样该数据库将继续启动。一个例外是如果该命令被一个信号或者 shell 错误(例如命令未找到)中止,该数据库将不会继续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