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余凯:无处不在的 AI Inside,地平线再获Yuri Milner注资

【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余凯:无处不在的 AI Inside,地平线再获Yuri Milner注资

作者头像
新智元
发布于 2018-03-21 09:29:03
发布于 2018-03-21 09:29:03
914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新智元新智元

【新智元导读】“新智元 2015 人工智能创业家”得主余凯所创立的地平线机器人公司近日获得了著名风险投资家、Facebook 和阿里巴巴投资人 Yuri Milner 的投资,新智元群友和专家的投票预测得到应验,中国人工智能新创企业再获瞩目。那么,地平线机器人过人之处在哪里?余凯在新智元超智能时代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无处不在的 AI Inside》的演讲。文末附有新智元对余凯的专访。

2015 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演讲

余凯:无处不在的 AI Inside

余凯(右三)接受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颁奖。来源:新智元

余凯博士在 3 月 27 日新智元超智能时代大会上,作为 2015 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发表了题为《无处不在的 AI Inside》主题演讲。

感谢笔记侠对演讲内容的整理。

演讲全文如下:

各位朋友,大家好!主要和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事情:

1、分享信仰和坚持的力量;

2、稍微介绍一下地平线这家公司。

信仰和坚持的力量

因为是在新智元的场合,所以就回想起两年前,那时杨静把几个人叫到一起,吃饭、喝茶、聊天,没想到今天影响力会这么大。今天,如果你想见人工智能方面的人,到这个地方来想见的都可以见到。

每天新智元各个群里都在进行互动,包括会议的反馈、思想的分享等,它的背后是一个极其勤奋的团队,才能够坚持到今天,把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而且两年前,AlphaGo还没有发生。那时的媒体报道娱乐信息更有前途,那时人工智能并不是显学,处于非常不被看好的时期,杨静把她所信仰的,不一定是所有人信仰的东西,坚持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对于这点我非常感慨。

一开始你信仰的一些东西,它很有可能是非常小众和非常边缘的东西,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你持续并坚持的做下去,你相信这件事是正确的,最后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

2011年时我去波士顿参加一个会议, 会议名字叫Frontiers in Compuer Vision, 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每十年就会有的一个非常小的聚会,基本是非常核心的一些人物在一起,讨论这十年内计算机视觉领域发生什么事情,后来有什么事情值得关注,未来会怎么样。

这是一个两天的会议,有一个下午做的是深度学习讨论的环节,当时Yann LeCun, Andrew Ng, 和我都各自做了有关深度学习的报告。报告后在讨论深度学习的时候,一位做计算机视觉非常资深的专家(计算机视觉领域有一个教授,相当于这个领域的泰山北斗,鼻祖一样的人物)对我们提出批评。他的看法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做计算机视觉的人。

他说台上做深度学习的人像暴发户一样,把什么东西都看成是数据,把数据拿去训练,并不知道图像里面的几何、结构、两维、三维构成是怎么回事,这样会把学界带到沟里。当时的讨论变成了争吵,非常激烈。那次会议后,我和Andrew Ng都有点后悔了,觉得我们和这些传统学人的争吵是不是太激烈了?会不会把关系搞坏了?于是我们商量回到加州后请他吃饭,缓和关系。

那个时候我就发现要推动一个你所信仰的东西,其实是多么不容易。因为你面临的是身边很多人的质疑。

什么是信仰呢?

就是它还没有发生,很多人没有看到的时候,你觉得会发生。如果它已经发生了,那是知道,那不叫信仰。

2012年的时候我回到国内在百度工作,希望推动百度在深度学习的大力投入,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2012年年初,你跟所有人讲深度学习,说我们应该怎么样,他们会说不知道。那时想构建和投入GPU,需要投入很多资源,而且还要做一个大的数据团队才能获得足够数据。

当时我在思考如何推动这个事情。

2012年10月份有一个机会,当时我写E-mail 给一位美国深度学习领域的创业者,想着能不能和百度一起合作。当时收到的回复是希望在资金方面有所资助,他说:“我们还挺贵的。”我当时回信说:“有多贵?”他说:“几百万美金。”我说:“没有问题。”

当时可能我回信回太快了,Geoff Hinton立刻就说介意不介意我再跟谷歌去聊一下?我想这下麻烦大了。

这个机会是什么呢?

2012年12月份时,在美国的Lake Tahoe,当时百度、谷歌、微软,第四家公司我们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四家公司竞争收购一家公司。当时百度负责投资的汤和松对技术很有热情,他对这件事非常支持。在他的帮助和推动下,李彦宏跟我说2400万美金以内可以现场决定,超越这个数再打电话跟总部商量。

这家公司一共就三个人,网站都没有注册,但四家公司一直不断加码,最后加码到了5000万美金,只剩下百度和谷歌。我当时心里非常清楚,如果钱出得一样它就去谷歌了。这时Geoff Hinton回信说他觉得钱够了,决定去谷歌,其实我心里预期也是这样。这件事发生了以后,李彦宏以及百度公司都很直观的意识到,深度学习很值钱,很重要。

于是2013年的时候我们成立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这是一个小插曲。

一开始,当你做一件事情,身边所有人并不是那么理解,这时你要坚持。

2015年我自己出来创业,到现在差不多有八个月的时间。外面的人可能看到的是Facebook、百度的人出来构建万物智能的大脑,但是我可以说:从创立开始到今天,我们大概一共谈过几十家投资机构,在中国对你感兴趣的投资机构非常多,但是真正懂你这个事情的投资机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的投资机构对客单价、流水、活跃度和获客成本非常熟。但对于技术发展的趋势而言,实际上基本不懂,所以他们怎么理解你?

说老实话因为我们自己的确是非常幸运,最终还是吸引到了中国超级豪华的一支投资团队,他们跟我们一起做这件事情,他们不一定明白我们技术路线的细节,但是非常认同人工智能将来会改变世界这样一个未来。七八个月过了,我们有更多成果出来了,这些东西慢慢地云开见日,事情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了。最近我们在吸引硅谷的投资机构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硅谷的投资机构对技术投资的把控力明显比中国大多数同行要强。

一开始你做的事情,如果它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那么它一定是一个奇怪的事情,所以当有人质疑你的时候,一定不要觉得太灰心丧气。

比如做神经网络芯片非常优秀的陈云霁和陈天石,也很有勇气,很值得鼓励。虽然他们两做的事情和地平线的业务有重合,但是我认为他们很棒。2016年我希望未来的中国更多地鼓励创新,勇敢探索未来的文化。

地平线这家公司

简单说,地平线机器人就是构建是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操作系统和芯片。

我们希望把我们的操作系统和芯片在十年时间里(2015到2025年),装到世界一千种品类的硬件设备里去。这里包括重点两大品类:

  • 一个是智能家居,日常生活里大家触手可及的品类;
  • 另一个是智能驾驶,让汽车不但能自动驾驶,还能有自然的人机交互。我们希望把我们的大脑操作系统和大脑芯片装进去。让这些设备从功能机变成智能机,就像过去的手机智能化一样。

过去我们国家对机器人(Robot)有一个巨大的误区。

查剑桥词典:Robot是在计算机控制下自主行为的机器;另外一个词:Android,安卓,在剑桥词典里的意思是长得像人的机器。所以Robot才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讲得是智能的机器。未来在我们生活周遭,在生产线上、在医院中、在养老院里面都会充斥着很多Robot,不一定长得像人,所以说中文里“机器人”这个翻译有很强烈的误导性。

地平线公司希望定义未来Robot的大脑,比如汽车,如果装上地平线的大脑,在行驶方面就会更加安全和智能,对内让人机交互,让驾驶的体验更加舒适,这是我们希望去做的事情。

谢谢大家!

【新智元专访】余凯获得 Yuri Milner 投资

余凯作为新智元超智能时代大会发表演讲。来源:新智元

由前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负责人余凯博士创办的地平线机器人公司(Horizon Robotics),近日获得了著名风险投资家Yuri Milner的投资。

地平线机器人公司要做的产品,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芯片、系统和软硬件平台,让世界上所有的设备(例如家居、汽车、玩具和服务机器人),具有从感知、交互、理解到决策的智能。

今年 3 月份,地平线推出了面向自动驾驶的“雨果”平台和智能家居的“安徒生”平台。

余凯也是 2015 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新智元为此对余凯博士进行了专访,余凯博士详细解答了地平线在融资、产品、技术和市场上的发展规划。

新智元:您最近获得了著名投资人 Yuri Milner 的投资,您认为他选择投资地平线机器人,最看重的3个因素是什么?

余凯:我认为第一个原因是,Yuri 对人工智能有强烈的兴趣,前段时间 AlphaGo 在韩国比赛的时候,Yuri 和 Google CEO Larry Page 一起到现场看棋。实际上他对人工智能目前取得的进展,是非常关注的。而且他是一个物理学家,现在人工智能很多核心的学者,尤其是做神经网络的一些人,过去都是物理背景。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是他选择投资的第一大原因。

第二,他非常认可地平线的团队,地平线的核心团队来自百度、Facebook、Google、华为和诺基亚,他对地平线的情况实际上是有所耳闻,2016 年1 月份我们在他家里吃饭的时候,他说对我们有所了解。而且他知道地平线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深度学习团队。

第三,Yuri 一直在长期关注美国和中国,寻找未来可以高成长的团队去投资。他投资的很多公司现在都是百亿和千亿美元以上,在人工智能的方向来说,他相信地平线是中国最好的人工智能团队,也相信是世界最好的人工智能团队之一,未来能够成长为非常成功的高科技商业化公司。

新智元:上个月地平线发布了 ADAS 系统,相比 Mobileye,地平线 ADAS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余凯:地平线的系统,第一点是完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系统,Mobileye 据说他们也采用了一点神经网络,但不完全是。

第二个是地平线的技术更加贴近中国的路况,是在中国的路况下采集的数据,去开发、验证模型,所以我认为地平线的 ADAS 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新智元:您是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的开创者,也带领了百度最早的无人车研发工作。但是百度和地平线的策略并不相同,为什么没有延续在百度之前的雷达方案,而选择了 ADAS 切入智能驾驶市场?

余凯:当时我们在百度开发无人驾驶技术,实际上一方面是百度有地图数据的资源,可以开发高精度的三维地图,其次百度第一版,我们当时采取的策略是尽快做出自动驾驶的原型系统,可以在北京的道路做自动驾驶,所以采取了比较贵的传感器,激光雷达加高精度地图的方案。

但是地平线采取的方案,其实是希望用比较便宜的传感器和便宜的芯片,在算法方面下大工夫,使得系统不但成本低,而且能够实现高精度。这是地平线作为创业公司,从一个更加接地气的实际产品的角度,考量技术的开发。

新智元:“Horizon Robotics 要做的产品,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芯片、系统和软硬件平台”,在智能驾驶方面,新智元把这理解为是系统集成商。在招聘上能看到地平线现在有 60 人左右,那么地平线在哪些方面会选择自己研发,哪些方面会使用第三方的产品?(处理器、传感器、算法、地图等方面)

余凯:地平线现在发展比较快,已经有 80 个人了,我们核心的研发重点还是在算法,以及围绕算法的芯片,除此之外整个系统需要的传感器和电路板其他元器件,我们不会自己做,肯定是在外面购买和集成。甚至在芯片上,我们主要负责的是设计,生产、封装、制造这些环节,我们都会和合作伙伴一起推进,而不是我们自己做。所以地平线本质来讲,是一个软件算法的系统公司,今天它会做很多算法和硬件的东西,但是核心还是算法。

新智元:地平线的产品规划之一,是要做 AI Inside,做深度神经网络的芯片。但是芯片是一个巨额投入的产业,英伟达刚发布的Tesla P100 据说花了 20 亿美元研发。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地平线会怎么做芯片业务?

余凯:实际上现在的芯片设计和研发、制造,它的成本不一定是那么高。它关键要看采用的工艺是多少,如果工艺是 28 纳米或者更加高级的工艺,那会非常贵。但如果是 40 纳米,就不一定会那么贵。对于 NVIDIA 来说,他们的集成度是非常高的,所以研发费用会非常贵。但对于地平线来说,因为我们掌握算法,所以通过我们设计的算法,相对来说不需要那么高集成度的芯片,所以我们能把成本降下来。

新智元:据新智元了解,Mobileye 在中国的销量并不好。您认为 ADAS 现在到了什么市场阶段?地平线的市场策略是什么?

余凯:首先,这个市场处于非常早期,不用说 Mobileye,整个 ADAS 在中国目前的安装量还是非常少的。

第二个问题是,Mobileye 作为一个外国公司,它的技术对于怎么适合中国的路况,以及对于中国本地的OEM厂家的服务支持能力,都是一个考验。

所以 Mobieye 目前的销量不高,是自然而然的,但是整个 ADAS 的市场未来会有很高速的成长。

地平线的研发和市场策略是,我们一定是盯着对技术要求最高前装市场做技术研发,一定要比肩世界顶尖水平,做到世界上最好的技术。

采访 王嘉俊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6-04-0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新智元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驭势吴甘沙:如何突围自动驾驶汽车?
【新智元导读】今年 3 月 27 日,吴甘沙当选新智元 2016 人工智能创业家时,在新智元超智能时代论坛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让出行成为享受”的演讲,深受到场嘉宾欢迎。深深扎根于英特尔的吴甘沙有强烈的计算力信仰,他要做低成本感知+高性能计算的解决方案。他也谈到了在巨头博弈的市场环境下,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应该如何突围自动驾驶产业。 这是一个巨头博弈+赢家通吃的市场。 在智能驾驶产业的逐鹿名单中,有Google、百度、特斯拉、奔驰、宝马、Mobileye,这些公司最年轻的是特斯拉,2003年成立;市值最少的是以色
新智元
2018/03/21
1K0
【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驭势吴甘沙:如何突围自动驾驶汽车?
余凯重磅发布地平线中国芯“征程”与“旭日”,中国首款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问世
作者:胡祥杰 【新智元导读】终于,余凯创办地平线两年后发布了首款芯片——两颗面向计算机视觉的处理器,分别用于无人驾驶和智能摄像头。我们第一时间带来芯片性能和特点介绍。新智元采访了地平线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黄畅和芯片首席架构师周峰。针对目前许多AI明星创业公司开始做AI芯片,他们说,要做不难,但做好不易,提醒大家谨慎。 今天,地平线终于发布了AI 芯片。 2017年12月20日,地平线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创始人兼CEO余凯与中国人工智能泰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张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新智元
2018/03/20
1.3K0
余凯重磅发布地平线中国芯“征程”与“旭日”,中国首款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问世
【博世大会】余凯:中国是自动驾驶“数据”与“计算”战役的关键战场
【新智元导读】在德国柏林的博世“互联世界”物联网大会上,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余凯发表演讲。余凯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是收集、处理人类历史上从未产生过的,大量的复杂的数据,而中国是这场“数据”与“计算”战役的关键战场。” 3月15-16日,2017年博世“互联世界”物联网大会在德国柏林举行。自动驾驶汽车概念和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本次大会的热门话题之一。大会上,英伟达和博世便宣布联合开发一款整合了英伟达深度学习软件和DrivePX处理器的计算机,并将量产投放到无人驾驶汽车的大众市场。 本次大会是博世面向
新智元
2018/03/27
5740
【博世大会】余凯:中国是自动驾驶“数据”与“计算”战役的关键战场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为智能终端设备装上“大脑”
余凯在地平线人工智能芯片发布会上。 硅谷传奇风险投资家Yuri Milner在与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交谈时曾问道:“10年后,我们的生活将因地平线的存在而发生什么改变?” 余凯的回答非常朴实:“那时,你的身边将围绕着各种智能设备: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来到住宅门口接你,空调知道你睡觉时最舒适的温度是多少,冰箱知道你喜欢的食物即将吃完而自动为你下单购买……你身边的设备如同有五官,可以感知环境;有反馈,可以人机交互;有大脑,可以作决策判断。” 现在,地平线正在给一些终端设备装上“大脑”——经过两年多的研发,地
WZEARW
2018/04/12
7250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为智能终端设备装上“大脑”
一代BPU,两款处理器,余凯发布地平线AI芯片:左手智能驾驶,右手摄像头
李根 发自 中国大饭店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地平线创办2年后,终于推出了自己的AI芯片。 2015年,正是怀抱打造AI时代“中国芯”的愿景,余凯离开了一手参与创立的百度IDL,成
量子位
2018/03/22
9060
一代BPU,两款处理器,余凯发布地平线AI芯片:左手智能驾驶,右手摄像头
地平线获近亿美元A+轮融资,AI时代的英特尔被英特尔领投
李根 发自 深夜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2015年余凯出走百度创业,被媒体问梦想是什么? 彼时“人工智能”只是个起起落落的历史古董,深度学习没太多人能听得懂,神经网络火爆也
量子位
2018/03/26
6360
地平线获近亿美元A+轮融资,AI时代的英特尔被英特尔领投
【首发】地平线A+轮融资近亿美元,英特尔领投联手发力自动驾驶
【新智元导读】 夜间消息,地平线刚刚宣布获得近亿美元的A+轮融资。领投方正是此前地平线要“对标”的英特尔,双方将联手重点在自动驾驶上发力。从对标英特尔到牵手英特尔,地平线经历了哪些变化?公司现在的定位是什么?新智元对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进行了专访,他谈到了地平线现在的公司定位和在自动驾驶生态中的地位,还有联手英特尔后对待其他硬件厂商比如英伟达的态度。 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地平线刚刚宣布了A+轮融资情况:总额近亿美元,英特尔投资领投,嘉实投资联合投资,其他参投方包括现任股东晨兴资本、高瓴资本、双湖投资和线性资
新智元
2018/03/21
9190
【首发】地平线A+轮融资近亿美元,英特尔领投联手发力自动驾驶
地平线余凯:自动驾驶处理器的“三国时代”| 清华人工智能研习社
“讲创业是我最不会讲的。” 昨天,匆匆从机场赶到清华的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用这样一句话为其在清华x-lab人工智能研习社的讲座开场。 这位曾经在百度开创了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又进一步开拓了中国最引
大数据文摘
2018/05/24
6560
数据猿专访丨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余凯:大数据决定了人工智能的未来
<数据猿导读> 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余凯接受数据猿专访是表示,现在智能来源就是来源于数据,这样的智能系统不光是来源于静态数据,而且还来源于智能硬件在被用户使用、交互的动态过程中,所以它其实是一个
数据猿
2018/04/19
1K0
数据猿专访丨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余凯:大数据决定了人工智能的未来
地平线机器人CEO余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下一个风口在哪(含22页PPT)
雷锋网按:本文根据余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召开的“让世界充满 AI-人工智能研讨会”上所做的报告《 “AI Inside”无处不在的未来 》编辑整理而来,在未改变原意的基础上略有删减。 我总在思考,如果当一个风口到了的时候,我再进入这个风口,我会没有满足感。 我始终在想,下一个机会在什么地方?它现在可能处于边缘状态,但我相信某个边缘的机会,会成为一个未来的机会,而这个未来的机会就是下一个风口。 这个思考过程非常痛苦,因为需要不断否定自己,去挑战自己,而且不被大多人理解。 2012 我们在清华大学以及百度
AI科技评论
2018/03/08
1.3K0
地平线机器人CEO余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下一个风口在哪(含22页PPT)
余凯说AI战国还没来,但已开始连横巨头并申请了一堆专利
作者 | 李歌 孟鸿 地平线机器人,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芯片、系统和软硬件平台的创业公司,一家常常被描述为AI时代英特尔的公司,如今和英特尔联手合作了。 今天地平线机器人宣布,将在明年1月5日拉斯维加斯启幕的CES上,与英特尔联合推出一款基于单目摄像头和FPGA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原型系统。在这个合作里,地平线机器人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英特尔提供硬件支持。 “英特尔今年是航母转型,all in深度学习”,地平线机器人CEO余凯向外界展示这个系统的Demo,并且同时强调这种合作是开放、不排他
AI科技大本营
2018/04/26
5090
余凯说AI战国还没来,但已开始连横巨头并申请了一堆专利
资本界热烈追逐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在人工智能时代,随着中国投资者和全球科技巨头争相爬上可能成为下一个百度、阿里巴巴或腾讯的平台,中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正受益于一笔意外之财。 地平线机器人公司(Horizon Robotics)的A+轮融资预计将在2017年年底前筹集到1亿美元。该公司旨在为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智能城市等应用提供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地平线机器人”自称是中国唯一一家在四大汽车市场(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与领先的OEMs和Tier 1公司合作的自动驾驶领域初创公司。 本次A+轮融资将进一步推进“地平线
人工智能快报
2018/03/15
9230
资本界热烈追逐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地平线余凯:自动驾驶发展的理性主义道路
【新智元导读】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余凯18日在自动化学会与新智元携手举办的首届 AI WORLD 2016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智能驾驶论坛上发表演讲。余凯在演讲中介绍了地平线要让“AI Inside”无处不在的雄心,具体到无人驾驶,余凯提出理性主义路线的三个维度思考:第一是驾驶场景,从高速到非高速,从特定区域比如园区到更加广泛的区域。第二个维度是人机关系,从一开始机器是辅助人,到后来机器控制占主导,到最后系统在没有干预下无人驾驶。第三个是技术路线。本文为演讲内容实录和PPT。 余凯:各位朋友下午好!感谢新智元组
新智元
2018/03/26
7290
地平线余凯:自动驾驶发展的理性主义道路
余凯:不做AI芯片,如何改变世界? | 变局者
李根 发自 硅谷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余凯的身上有很多个“第一名”标签,他是深度学习最资深的华人从业者,是中国首个深度学习实验室的创办人,也是AI浪潮中第一个离职创业的百度技术高
量子位
2018/03/22
6630
余凯:不做AI芯片,如何改变世界? | 变局者
专访地平线余凯:如果现在盈利了,说明我们没有未来 | 封面人物
“地平线发展到现在,从这两年来看,可以说,我们的竞争对手连影子都没有。” 2017年12月20日,地平线在北京召开主题为“AI芯·时代”发布会,正式发布两款计算机视觉嵌入式AI芯片——旭日和征程,分别面向智能驾驶和智能摄像头。 进入2018,随着软件技术和硬件芯片的不断催熟,国内市场在不断发生变化,自动驾驶也正式迎来了商业化的元年。 元年意味着爆发的开始,而地平线作为一家软硬结合的公司,准备好拥抱大潮了吗?近日,我们约到了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如果自动驾驶10年后才成熟 地平线能“
镁客网
2018/05/29
8070
独家丨余凯年度总结,揭开中国人工智能的真实现状
2016 年,人工智能在美好理想和残酷现实的夹缝中野蛮生长。 当从业者们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是“技术为王”的时代,但面对价格战、商务战、公关战时,技术似乎不再是唯一的信仰。当从业者们认为,手握学术大牛、刷爆各种榜单就能所向披靡时,“AI 产品经理比科学家重要”、“刷榜是没意义的”等反驳性观点也越来越被业内认可。当从业者们认为,招一大批名校博士就可与巨头比划时,虚高的薪水和拿不出手的产品让企业不得不开始考虑性价比的问题。 雷锋网第 100 期硬创公开课特邀余凯博士为大家做了一期以《人工智能的冰与火之歌:回顾 2
AI科技评论
2018/03/09
1K0
独家丨余凯年度总结,揭开中国人工智能的真实现状
【地平线余凯】自动驾驶处理器是人工智能产业的珠穆朗玛
---- 新智元推荐 作者:余凯 【新智元导读】日前,新华社发表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的文章,认为“无论是从技术难度、经济规模,还是战略影响来看,自动驾驶处理器都堪称这个时代科技的珠穆朗玛。” 我们这一代做人工智能的人,幸运之处就在于:我们熬过了AI的寒冬,身处于一个AI技术引领全球科技的时代,而中国,也疾行于千年以来又一次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在这幅恢弘的历史画卷之中,无论是从技术难度、经济规模,还是战略影响来看,自动驾驶处理器都堪称这个时代科技的珠穆朗玛。不负时代,无问西东,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与
新智元
2018/05/29
4740
百度IDL杰出科学家徐伟宣布离职,加盟地平线投奔余凯!
【新智元导读】今天凌晨,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IDL)杰出科学家徐伟正式宣布加入地平线担任通用AI首席科学家。此外,新智元还了解到,地平线的B轮融资预计将融资数亿美元,有知名车企参与。
新智元
2018/08/01
4820
百度IDL杰出科学家徐伟宣布离职,加盟地平线投奔余凯!
周志华寄语新智元 | 新智元 AI 创业家余凯、吴甘沙分享
【新智元导读】科学家和创业者都是劳动者。3月27日新智元开源·生态AI技术峰会上,南京大学教授周志华作为新智元2016人工智能年度人物(学术界别),通过视频发表了获奖感言。2015年度的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地平线余凯、驭势科技吴甘沙也对各自创业经历做了真情分享。作为五一献礼,我们将这些珍贵的视频公布和演讲公布出来。本文后附大会现场花絮,精彩不容错过。 作为新智元“3·27” AI 技术峰会的一大亮点,2016新智元AI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备受瞩目。这是因为“2016新智元AI年度人物”的两位得主——学术界代表
新智元
2018/03/28
1.5K0
周志华寄语新智元 | 新智元 AI 创业家余凯、吴甘沙分享
【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陈天石:寒武纪,全球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
陈天石在新智元超智能时代大会上发表演讲 来源:新智元 【新智元导读】“NVIDIA的芯片虽说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市场,但本质上还是通用处理器去解决特定领域问题。寒武纪是专用处理器,不会和NVIDIA去竞争
新智元
2018/03/21
1.4K0
【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陈天石:寒武纪,全球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
推荐阅读
【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驭势吴甘沙:如何突围自动驾驶汽车?
1K0
余凯重磅发布地平线中国芯“征程”与“旭日”,中国首款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问世
1.3K0
【博世大会】余凯:中国是自动驾驶“数据”与“计算”战役的关键战场
5740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为智能终端设备装上“大脑”
7250
一代BPU,两款处理器,余凯发布地平线AI芯片:左手智能驾驶,右手摄像头
9060
地平线获近亿美元A+轮融资,AI时代的英特尔被英特尔领投
6360
【首发】地平线A+轮融资近亿美元,英特尔领投联手发力自动驾驶
9190
地平线余凯:自动驾驶处理器的“三国时代”| 清华人工智能研习社
6560
数据猿专访丨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余凯:大数据决定了人工智能的未来
1K0
地平线机器人CEO余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下一个风口在哪(含22页PPT)
1.3K0
余凯说AI战国还没来,但已开始连横巨头并申请了一堆专利
5090
资本界热烈追逐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9230
地平线余凯:自动驾驶发展的理性主义道路
7290
余凯:不做AI芯片,如何改变世界? | 变局者
6630
专访地平线余凯:如果现在盈利了,说明我们没有未来 | 封面人物
8070
独家丨余凯年度总结,揭开中国人工智能的真实现状
1K0
【地平线余凯】自动驾驶处理器是人工智能产业的珠穆朗玛
4740
百度IDL杰出科学家徐伟宣布离职,加盟地平线投奔余凯!
4820
周志华寄语新智元 | 新智元 AI 创业家余凯、吴甘沙分享
1.5K0
【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陈天石:寒武纪,全球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
1.4K0
相关推荐
【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驭势吴甘沙:如何突围自动驾驶汽车?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