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Fungal Diversity | 70位作者共同修订真菌界担子菌门分类系统

Fungal Diversity | 70位作者共同修订真菌界担子菌门分类系统

作者头像
生信宝典
发布于 2019-12-21 08:08:54
发布于 2019-12-21 08:08:54
1.1K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生信宝典生信宝典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R.T. Moore 1980)真菌是以食药用菌为代表的大型真菌最主要构成,也包括植物病原菌锈菌和黑粉菌,还有酵母菌等,其物种数占真菌界1/3,四万余种。

该类群所涉及的食用菌产业自2014年仅已成为农业第五大种植业,药用菌的活性产物开发前景广阔;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和大部分植物形成外生菌根菌,是最主要的木质纤维素分解者。

然而由于种类繁多、分类历史悠久、大量的新类群的发表引发分类系统巨大变革,阻碍了相关资源的认识进程。

为此,中科院微生物所赵瑞琳团队集结了近十年来担子菌门分类研究的新进展,首先在多基因及基因组层面对整个门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梳理,并估算了担子菌门内亚门、纲、目、科的演化时间范围分别为406-490 Mya,245-393 Mya,120-290 Mya,27-222 Mya,具体包括:

  • 6个基因(LSU, SSU, 5.8s, rpb1, rpb2, ef1)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图谱、116个代表种的396个直系同源基因的系统发育基因组图谱研究;
  • 771个代表种分子钟分析推算了科和科以上的分类阶元的演化时间(图1)。将这些演化时间作为建立担子菌门内分类等级的新增依据并据此认定。

 图1 基于六个基因的担子菌门蘑菇亚门系统发育图谱和演化时间

此外,在理清担子菌门内主要进化支序的系统发育关系基础上,赵瑞琳团队联合27个国家,60个机构,70位真菌学家对担子菌门中的已知3198个属名进行梳理,通过3000余篇文献查阅结合本研究结果认定其中1261个异名或不合格发表名称,1928个为合法属名,并将这些合法属依次归入所属科、目、纲和亚门。

此外,还整理提供了每个合法属的各类信息包括分类地位、物种数、模式种、生活类型、生境、分布地、DNA数据以及系统发育等,进一步完善分类系统的各类信息。

获得目前最完整的担子菌门分类系统:包括4个亚门(增加1个亚门)、18个纲(增加2个纲)、68个目(增加14个目)、241个科(增加64个科)和1928个属(剔除不合格属后,增加337个属),共41270个种(增加9755个种)。

此外以本研究成果为基础,面向公众的网站(https://www.basidio.org) 正在建设中。

该网站将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导,联合国内及法国、比利时、荷兰、美国、匈牙利、日本的14位国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持续性对担子菌门分类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实现大型真菌(蘑菇)为主的这一大类真菌的分类系统的整体性呈现,不仅为分类学家,而且为资源的利用者、生态学家等提供巨大的便利。

相关成果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第一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生贺茂强为第一作者,赵瑞琳研究员为唯一通讯作者,共70位作者,2019年11月发表于Fungal Diversity(IF:15.596;2018) 99:105-367。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 2018YFD0400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1970010,31470152)资助。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下方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7/s13225-019-00435-4

推荐阅读

往期精品

生信视频 生信系列教程

心得体会 TCGA数据库 Linux Python

高通量分析 免费在线画图 测序历史 超级增强子

生信学习视频 PPT EXCEL 文章写作 ggplot2

海哥组学 可视化套路 基因组浏览器

色彩搭配 图形排版 互作网络

自学生信 2019影响因子 GSEA 单细胞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12-2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生信宝典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rpb2基因——真菌扩增子测序的另一种marker选择
上文FEMS综述——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已知和未知中,提到了rpb2基因作为真菌扩增子测序的另一种marker选择。本文对rpb2进行说明。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0/05/29
3.3K0
rpb2基因——真菌扩增子测序的另一种marker选择
mBio minireview: 海洋中的真菌:现存的未解之题
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Chapel Hill, North Carolina, USA;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0/05/29
1.7K0
GigaScience综述:从分类学基因推断微生物功能
Link: https://academic.oup.com/gigascience/article/doi/10.1093/gigascience/giab090/6505123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2/03/31
1.4K0
GigaScience综述:从分类学基因推断微生物功能
1分钟构建完美的系统进化树
今天,我们着手完成最后一块拼图:生物进化。首先要学习的,是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工具:IQ-Tree。
简说基因
2024/12/23
4700
1分钟构建完美的系统进化树
Nature microbiology:病毒系统发育研究新尝试
随着微生物生态的研究逐渐深入,病毒开始吸引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原核生物的病毒很可能对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人们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宏基因组中挖掘到大量的病毒序列。然而,由于病毒的基因组多样性很高且具有镶嵌性,缺乏普遍存在的保守基因,目前缺乏系统的病毒系统发育研究。由于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获得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而无法培养,基于系统发育的方法研究和分类病毒成了迫切需要。本篇文章则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尝试使用系统发育的方法构建一个可拓展的病毒分类谱系。
SYSU星空
2022/05/05
8740
Nature microbiology:病毒系统发育研究新尝试
微生物组—宏基因组分析专题研讨会(2020.2)
在广大粉丝的期待下,《生信宝典》联合《宏基因组》在2020年2月14-16日,北京鼓楼推出《宏基因组分析》专题培训第七期,为大家提供一条走进生信大门的捷径、为同行提供一个宏基因组分析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助力学员真正理解分析原理和完成实战分析,独创四段式教学(3天集中授课+自行练习2周+再集中讲解答疑+上课视频回看反复练习),“教—练—答—用”四个环节统一协调,真正实现独立分析大数据。
生信宝典
2019/12/25
1.7K0
微生物组—宏基因组分析专题研讨会(2020.2)
高分辨率系统发育微生物群落剖析
摘要:在过去十年中,在微生物群落分析方面,短读长高通量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已经使克隆依赖性长读长Sanger测序黯然失色。过渡到新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定量信息,牺牲了分类分辨率,其具有推测各种生态系统中的代谢特征的意义。我们应用单分子实时测序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获得全长16S rRNA基因序列的高通量,我们建议命名为PhyloTags。我们进行了基准测试,并通过应用到特定的微生物群落验证了这种方法。当进一步应用于来自Sakinaw湖的水柱样本时,我们发现,尽管门水平上,PhyloTag和Illumina V4 16S rRNA基因序列(iTags)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之间是可比较的,方差随着种群复杂性和水深的变化而增加。但是PhyloTag还允许较少的模糊分类。最后,关于平台的比较,PhyloTags和silicon产生的部分16S rRNA基因序列显示出群落的结构和系统发育分辨率跨多个分类级别的显著差异,包括严重的低估涉及氮和甲烷的特定微生物属的丰度,在湖泊的水柱。因此,PhyloTag提供了可靠的具有成本效益iTags的补充(adjuction)或替代方案,可实现更准确地对系统发育微生物群落的分解代谢潜力进行预测。
用户1075469
2020/03/03
1.6K0
Microbiome | 刘庆友/陈卫华构建山羊肠道微生物基因组目录
The multi-kingdom microbiome of the goat gastrointestinal tract
生信宝典
2023/10/08
2450
Microbiome | 刘庆友/陈卫华构建山羊肠道微生物基因组目录
ITS序列建系统发育树可靠吗?
很多对于真菌的高通量测序研究会扩增ITS区域基因,并进行了基于系统发育树的一系列分析,如系统发育多样性、群落构建等。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1/12/21
2.4K0
宏转录组学习笔记(三)
QIIME(Quantitative Insights Into Microbial Ecology)和MOTHUR是引用最多、应用最广泛的软件。它们都可以用来分析原始测序数据生成OTU/丰度表,并进行不同样本的比较。QIIME2于2018年发布,是一个全新设计和重写的QIIME版本。
用户1075469
2020/09/01
9890
PhyloPhlAn 3.0 微生物组系统发育分析
目前已有许多软件算法可用于微生物基因组和宏基因组数据的系统发育研究,比如 PhyloPhlAn,PhyloSift,ezTree,GToTree,AMPHORA 等等。但绝大多数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局限,例如现在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选择不同的基因组区域以进行最佳分类,也不能充分整合公共数据库进行分析。基于上述痛点,PhyloPhlAn 最近迎来了一次大升级,新版本不但对之前的版本完全重写还增加了很多新功能。
生信菜鸟团
2020/06/02
8.6K1
PhyloPhlAn 3.0 微生物组系统发育分析
知道肠道菌种组成之后怎么做功能注释?
在广大粉丝的期待下,《生信宝典》联合《宏基因组》在2019年11月1-3日,北京鼓楼推出《宏基因组分析》专题培训第六期,为大家提供一条走进生信大门的捷径、为同行提供一个宏基因组分析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助力学员真正理解分析原理和完成实战分析,独创四段式教学(3天集中授课+自行练习2周+再集中讲解答疑+上课视频回看反复练习),“教—练—答—用”四个环节统一协调,真正实现独立分析大数据。
生信宝典
2019/10/10
2.7K0
知道肠道菌种组成之后怎么做功能注释?
《Nature Microbiology》认定的"基因重组检测金标准"
基因组重组是生物体生殖过程中DNA片段的交换、重排,产生新遗传变异。细菌基因重组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它会影响细菌的进化和适应能力,因此基因组重组分析有助于理解生物进化、遗传多样性、疾病机制及作物育种,揭示基因组动态,为医疗、预防和育种提供遗传信息。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简说基因
2025/02/18
1690
《Nature Microbiology》认定的"基因重组检测金标准"
微生物组学1—基础概念
今天开始跟着“生信技能树”进行微生物组学的学习,以下笔记以“生信技能树”教学内容为大纲,并综合各方面内容(华大基因、中科新生命微生物组产宣材料、chatgpt等)整理而来。第一篇笔记主要介绍下基础概念和常见问题
sheldor没耳朵
2025/04/09
2560
微生物组学1—基础概念
文献解读-基于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数据构建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s):方法、应用、挑战与机遇
Hello,小伙伴们大家好。相较于下游的注释与功能分析,从复杂的宏基因组数据中准确地拼装并重构微生物基因组,始终是该领域的核心任务之一,近期小编学习从宏基因组测序数据中构建微生物组装基因组(MAGs)的相关流程。。
用户1075469
2025/07/26
2220
文献解读-基于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数据构建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s):方法、应用、挑战与机遇
生物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芳香族化合物环羟基化加氧酶基因的数据库,介绍了微生物降解芳香族化合物(苯系物、萘及其它多环芳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类功能基因,总结了环境检测中使用的分子引物,并综述了它们在各类复杂环境样本中的检测应用,此外对使用宏基因组技术来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能力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0/06/01
1.9K0
生物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Annu. Rev. Phytopathol. (全文翻译)| 宿主植物对细菌生长和行为的调控
2024年6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Kenichi Tsuda团队于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发表了题为Regulation of Bacterial Growth and Behavior by Host Plant的综述论文。 综述总结了植物如何利用物理屏障、控制共享资源如水和营养物质、以及产生抗菌分子来调控细菌的生长和行为。论文还强调植物利用专门的代谢物质来支持或抑制特定的细菌,从而选择性地招募与植物相关的细菌群落并调节其功能。在未来进一步解析植物选择促进植物健康的微生物群的确切机制将有助于通过部署定制微生物群或调节局部微生物群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小汪Waud
2024/07/12
6870
Annu. Rev. Phytopathol. (全文翻译)| 宿主植物对细菌生长和行为的调控
一作解读|Nat. Biotechnol.:水稻NRT1.1B基因调控根系微生物组参与氮利用
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70836774
生信宝典
2019/05/14
4.6K0
9000字的扩增子背景长文,值得收藏。
大家好,我叫刘永鑫,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今天很高兴有这次机会为大家来讲扩增子分析系列课程。我本科学习的是微生物学专业,之后又获得了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在短暂的两年博士后科研工作后,留所任工程师,主要负责宏基因组学的数据分析。在过去的两年工作里,主要参与并发表的文章有10余篇,累积影响因子150多分,其中包括一篇Science和两篇Nature Biotechnology。同时还是宏基因组公众号的创始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分享了400多篇原创文章,写作量超过200万字,阅读量超过1000多万次。我们接下来让大家一次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姓名和单位进行简单自我介绍,方便大家的沟通。 很感谢大家对自己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的介绍,这对于我下面课程中和重点的突出很在帮助,也希望同行互相认识,多交流和互相帮助。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本次为第2天的第1节课,主要介绍扩增子分析的背景知识,右边这个图是来自2016年一篇Nature Protocol的文章,对微生物组近10年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从2010年到2016年我们开始对哪些环境对象进行探索,包括极端环境、植物叶片、白蚁、人类肠道、海洋、永久冻土、以及土壤沉积物的研究,这个领域扩展到了我们所能探索的所有地方。
生信宝典
2019/12/10
1.7K0
9000字的扩增子背景长文,值得收藏。
Microbiome: 微生物组的定义重新审视:旧概念和新挑战
Link: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329523/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0/09/04
5.6K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rpb2基因——真菌扩增子测序的另一种marker选择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