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机器学习笔试题精选(七)

机器学习笔试题精选(七)

作者头像
红色石头
发布2019-05-25 23:12:18
1.2K1
发布2019-05-25 23:12:1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红色石头的机器学习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red_stone1/article/details/83794637

红色石头的个人网站:redstonewill.com

机器学习是一门理论性和实战性都比较强的技术学科。在应聘机器学习相关工作岗位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器学习问题和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理解,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机器学习笔试包括面试。红色石头准备在公众号连载一些机器学习笔试题系列文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机器学习笔试题精选(七)的内容。

Q1. 下面哪个对应的是正确的 KNN 决策边界?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KNN 的相关知识点。

KNN 分类算法是一个比较成熟也是最简单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算法之一。该方法的思路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与K个实例最为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那么这 K 个实例中大多数属于哪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其中,计算样本与其他实例的相似性一般采用距离衡量法。离得越近越相似,离得越远越不相似。因此,决策边界可能不是线性的。

Q2. 如果一个经过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在测试集上达到 100% 的准确率,这是否意味着该模型将在另外一个新的测试集上也能得到 100% 的准确率呢?

A. 是的,因为这个模型泛化能力已经很好了,可以应用于任何数据

B. 不行,因为还有一些模型不确定的东西,例如噪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机器学习泛化能力与噪声。

现实世界的数据并不总是无噪声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会得到 100% 的准确度。

Q3. 下面是交叉验证的几种方法:

1. Bootstrap

2. 留一法交叉验证

3. 5 折交叉验证

4. 重复使用两次 5 折交叉验证

请对上面四种方法的执行时间进行排序,样本数量为 1000。

A. 1 > 2 > 3 > 4

B. 2 > 3 > 4 > 1

C. 4 > 1 > 2 >3

D. 2 > 4 > 3 >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k 折交叉验证和 Bootstrap 的基本概念。

Bootstrap 是统计学的一个工具,思想就是从已有数据集 D 中模拟出其他类似的样本 Dt。Bootstrap 的做法是,假设有 N 笔资料,先从中选出一个样本,再放回去,再选择一个样本,再放回去,共重复 N 次。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新的 N 笔资料,这个新的 Dt 中可能包含原 D 里的重复样本点,也可能没有原 D 里的某些样本,Dt 与 D 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值得一提的是,抽取-放回的操作不一定非要是 N,次数可以任意设定。例如原始样本有 10000 个,我们可以抽取-放回 3000 次,得到包含 3000 个样本的 Dt 也是完全可以的。因此,使用 bootstrap 只相当于有 1 个模型需要训练,所需时间最少。

留一法(Leave-One-Out)交叉验证每次选取 N-1 个样本作为训练集,另外一个样本作为验证集,重复 N 次。因此,留一法相当于有 N 个模型需要训练,所需的时间最长。

5 折交叉验证把 N 个样本分成 5 份,其中 4 份作为训练集,另外 1 份作为验证集,重复 5 次。因此,5 折交叉验证相当于有 5 个模型需要训练。

2 次重复的 5 折交叉验证相当于有 10 个模型需要训练。

Q4. 变量选择是用来选择最好的判别器子集, 如果要考虑模型效率,我们应该做哪些变量选择的考虑?(多选)

A. 多个变量是否有相同的功能

B. 模型是否具有解释性

C. 特征是否携带有效信息

D. 交叉验证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模型特征选择。

如果多个变量试图做相同的工作,那么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影响模型性能,需要考虑。如果特征是携带有效信息的,总是会增加模型的有效信息。我们需要应用交叉验证来检查模型的通用性。关于模型性能,我们不需要看到模型的可解释性。

Q6. 如果在线性回归模型中额外增加一个变量特征之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Squared 和 Adjusted R-Squared 都会增大

B. R-Squared 保持不变 Adjusted R-Squared 增加

C. R-Squared 和 Adjusted R-Squared 都会减小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线性回归模型的评估准则 R-Squared 和 Adjusted R-Squared。

线性回归问题中,R-Squared 是用来衡量回归方程与真实样本输出之间的相似程度。其表达式如下所示:

上式中,分子部分表示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平方差之和,类似于均方差 MSE;分母部分表示真实值与均值的平方差之和,类似于方差 Var。根据 R-Squared 的取值,来判断模型的好坏:如果结果是 0,说明模型拟合效果很差;如果结果是 1,说明模型无错误。一般来说,R-Squared 越大,表示模型拟合效果越好。R-Squared 反映的是大概有多准,因为,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R-Square必然增加,无法真正定量说明准确程度,只能大概定量。

单独看 R-Squared,并不能推断出增加的特征是否有意义。通常来说,增加一个特征,R-Squared 可能变大也可能保持不变,两者不一定呈正相关。

如果使用校正决定系数(Adjusted R-Square):

其中,n 是样本数量,p 是特征数量。Adjusted R-Square 抵消样本数量对 R-Square的影响,做到了真正的 0~1,越大越好。若增加的特征有效,则 Adjusted R-Square 就会增大,反之则减小。

Q7. 如下图所示,对同一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 3 个模型。对于这 3 个模型的评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 第一个模型的训练误差最大

B. 第三个模型性能最好,因为其训练误差最小

C. 第二个模型最稳健,其在测试集上表现应该最好

D. 第三个模型过拟合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机器学习模型欠拟合、过拟合概念。

很简单,第一个模型过于简单,发生欠拟合,训练误差很大,在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上表现都不佳。第二个模型较好,泛化能力强,模型较为健壮,在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上表现都不错。第三个模型过于复杂,发生过拟合,训练样本误差虽然很小,但是在测试样本集上一般表现很差,泛化能力很差。

模型选择应该避免欠拟合和过拟合,对于模型复杂的情况可以选择使用正则化方法。

Q8. 如果使用线性回归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检查异常值是很重要的,因为线性回归对离群效应很敏感

B. 线性回归分析要求所有变量特征都必须具有正态分布

C. 线性回归假设数据中基本没有多重共线性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线性回归的一些基本原理。

异常值是数据中的一个非常有影响的点,它可以改变最终回归线的斜率。因此,去除或处理异常值在回归分析中一直是很重要的。

了解变量特征的分布是有用的。类似于正态分布的变量特征对提升模型性能很有帮助。例如,数据预处理的时候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将数据特征归一化到(0,1)分布。但这也不是必须的。

当模型包含相互关联的多个特征时,会发生多重共线性。因此,线性回归中变量特征应该尽量减少冗余性。C 选择绝对化了。

Q9. 建立线性模型时,我们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寻找相关矩阵中的相关系数时,如果发现 3 对变量(Var1 和 Var2、Var2 和 Var3、Var3 和 Var1)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为 -0.98、0.45 和 1.23。我们能从中推断出什么呢?(多选)

A. Var1 和 Var2 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B. Var1 和 Var2 存在多重共线性,模型可以去掉其中一个特征

C. Var3 和 Var1 相关系数为 1.23 是不可能的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相关系数的基本概念。

Var1 和 Var2 之间的相关性非常高,并且是负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多重共线性的情况。此外,当数据中存在多重线性特征时,我们可以去掉一个。一般来说,如果相关大于 0.7 或小于 -0.7,那么我们认为特征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第三个选项是不言自明的,相关系数介于 [-1,1] 之间,1.23 明显有误。

Q10. 如果自变量 X 和因变量 Y 之间存在高度的非线性和复杂关系,那么树模型很可能优于经典回归方法。这个说法正确吗?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回归模型的选择。

当数据是非线性的时,经典回归模型泛化能力不强,而基于树的模型通常表现更好。

更多原创内容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查看!

参考文献

https://www.analyticsvidhya.com/blog/2016/11/solution-for-skilltest-machine-learning-revealed/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8年11月06日,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