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首届领域驱动技术大会一直是我非常期望的,要非常感谢右军赠送的门票能够让我领略大会风采。
image.png
这届大会组织者非常用心,组织了非常多的话题可供探讨,确实大会的内容给我带来的感觉是震撼的,我之前对领域的了解也仅从《领域驱动设计》以及《实现领域驱动设计》这两本书中有过学习,以及在实现微服务生态体系的过程中有过一些接触。
在大会的整个进程中,听了很多老师不同主题的演讲,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还是:张逸老师的《Bounded Context的实践意义》、腾云老师的《DDD-没那么难》。下面我将分别结合这二个议题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Bounded Context(限界上下文)的实践意义
image.png
(因为光线和距离的原因照片可能不清晰,望大家见谅)
首先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限界上下文。 《实现领域驱动设计》这本书中解释到:限界上下文是一个显式边界,领域模型便存在于边界之内。在边界内,通用语言中的所有术语和词组都有特定的含义,而模型需要准确地反映通用语言。
用一段更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我们每天都去上班,上班的时候会换乘地铁,我从8号线下车,换乘2号线,然后再去换乘10号线,这样最终到达某一个地点,结束上班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8号线、2号线和10号线都可以理解为不同的限界上下文,我们中间换乘的动作可以理解为领域事件,而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为了上班,这个就是关键事件,我们上班就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切换。
我们还可以把上下文理解为一个模块,一个系统、一个应用或者一个服务。在我看来,限界上下文的存在对微服务的划分是有重大意义的,但是限界上下文不是新的概念,早在SOA时代就已经存在,只是当时在企业应用的时候并没有将SOA和DDD过多的联系在一起,不知道还有多少同学知道板桥里人(彭晨阳)的,早在2008年的时候在他的json网站中就已经对SOA和DDD的关系做过一些解释:
SOA服务是在松耦合组件分离后的再次打包,而Evans DDD则是一把切断组件关系的利刃。从这个方面看,DDD应该是更基础平台,万丈高楼平地起啊,而DDD是对象方法论集大成,集合分析模式和设计模式 ----出自 SOA 与 DDD
通过当时的文章和解释我们不难看出实际上在SOA中更多的是使用DDD的OO来取代数据库分析设计,SOA是粗粒度的服务化打包,而DDD则是一把斩断粗粒度的利刃。正如这次大会张逸老师一句玩笑的话所说,正因为微服务拯救了DDD,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微服务的提出是真正的将DDD给与结合在了一起,而微服务的细粒度的服务与DDD本身的理念也是契合,从而达到了互相发展的境界。
张逸老师在这次演讲中深入探讨了几个关键词:康威定律,逻辑边界和物理边界,切断数据库的耦合、识别上下文的方法等等,能够明显的感觉出来,DDD也在发展也在和微服务和互联网领域不断的演进。
DDD-没那么难
image.png
腾云老师的分享更多是在实践过程中的总结,首先谈了数据驱动与领域驱动的不同点,表格如下:
数据驱动 | 领域驱动 |
---|---|
数据库优先 | 领域模型优先 |
算法和数据机械结合 | 算法和数据有机结合 |
技术导向 | 业务导向 |
代码不能反映业务 | 代码即是设计 |
业务逻辑分散 | 业务逻辑内聚 |
扩展性差 | 扩展性佳 |
我记得在2010年以前,研发人员和产品聊完需求后第一步就是要使用PowerDesigner画数据库表结构图,根据数据库表结构图倒推项目架构,后面DDD开始推广以来,慢慢的由UML图开始逐渐占用主导地位,现在表结构图已经成为架构设计的补充。
在DDD中常见二种设计模型,分别是贫血模型和充血模型。
image.png
从图中可以看出领域层的职责很弱,领域对象只是用来充当数据存储的对象。但是这种模型整体架构清晰,自上而下单向连接。
远程访问接口 -> Facade接口 -> Service服务 -> 领域层 -> DAO -> 数据库
image.png
这种模型的调用关系则变成了:应用层 -> Facade接口 -> 领域层 -> 基础设施层
其实这样的好处就是与领域对象相当的业务逻辑封装在对象内部,biz或者service层只需要调用对象进行简单的业务组装即可,不像贫血模型那样所有业务都集中在biz层或者service层中造成非常沉重难以拆分,但充血模型比较难以设计,需要有一定经验的设计师前期规划好,后期工作才能事半功倍,不然则会造成项目混乱。
在分享中腾云老师还做了实体和值对象的讲解,下面我将这二者的区别以表格的方式列出来供参考:
实体 | 值对象 |
---|---|
具有生命周期 | 起描述作用 |
有唯一标识 | 无唯一标识 |
通过ID判断相等性 | 实现equals方法 |
增删改查/持久化 | 即时创建用完就扔 |
可变 | 不可变 |
比如Order/Car | 比如Address/Color |
看到这里让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来:
有一对双胞胎,他们出生的时候,长得一模一样,以至于爸妈都分不清,不得已他们在双胞胎的脖子上系个项链来标记: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其实这个“标记”就可以看作是实体的标识,只不过是用项链来标识的。 有一天小镇要统计双胞胎的分布情况,然后调查人员来到他们家,问他们爸妈:“你们家里有没有双胞胎?几对双胞胎?龙凤胎?还是。。。”,然后他们爸妈就报上:“一对双胞胎-两个小子”,然后调查人员就做了笔记走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丝毫没有提及双胞胎脖子上的“项链”。 这也就是实体和值对象的根本区别:实体不仅需要知道它是什么?而且还需要知道它是哪个?而值对象只需要知道它是什么就可以了。
小结
夜已深,文章写到这里,我想也应该可以结束了,大会的内容非常丰富,在这里只是把我看到的、听到的,结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看法总结出来,文章难免有些地方比较偏面还望大家海涵。
参考文章 http://raychase.iteye.com/blog/1328224 https://www.cnblogs.com/xishuai/p/ddd-entity-value-obje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