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吐槽。最近想用Electron做点东西,大致浏览了几个UI库,又想起一些用Electron做的App的糟糕体验,实在是想吐槽一番。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感觉,还是只是我个人吹毛求疵。如果是我的问题,还请打醒我。
首先,这里的WebApp指的是用基于Web的技术制作的客户端程序,比如VSCode、Microsoft Teams、Github Desktop等等。我在使用VSCode和Microsoft Teams时,在用户体验上会跟NativeApp有严重的割裂感。除了渲染性能这种客观问题之外,最主要的问题是,手型指针被滥用了。
举例来说,在VSCode中,把鼠标放在一切能够点击的东西上,几乎都会变成手型,比如文件列表、文件Tabs、各种按钮等等:
然而,在主流的Windows/Gnome/KDE/macOS上,这些都不应该触发手型指针:
因为滥用手型指针违背了各种Native UX设计指南——即,这就不是Native App的Feel。例如,在微软的Windows Desktop UxGuide中,明确说明了普通指针和手型指针的适用情况:
Normal Select – Used for most objects. Link select – Used for text and graphics links because of their weak affordance.
在苹果的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中,同样明确说明了普通指针和手型指针的适用情况:
Arrow – This is the standard pointer that’s used to select and interact with content and interface elements. Pointing hand – The content beneath the pointer is a URL link to a webpage, document, or other item.
总结一下就是:只有在文本图片链接等情况下,才会推荐使用手型指针。所有一般情况,都应该使用普通的指针。
虽然手型指针为用户提供了额外的提示,表示这个元素可以被鼠标操作,但是在Native App中,很多时候不需要、也不应该依靠手型指针来增强操作提示。在微软的Windows App UxGuide中,有这样一段话:
Well-designed user interface (UI) objects are said to have affordance, which are visual and behavioral properties of an object that suggest how it is used.
也就是说,UI元素应当使用一些视觉和行为属性来表示它支持的操作——例如按钮应当做成看起来就可以被按下的样子、Slider应该有个槽槽来表示它可以被滑动,等等——而不是使用手型指针来提示这些操作。例子就像上面给出的Windows 资源管理器,以及QtCreator的侧边栏。
这里我也没有想的很清楚,可能的原因有:①在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时,我不期待网页会有Native的Look’n’Feel;②习惯了!
不过,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网页与客户端程序存在区别:
网页的本质是一篇文档。当我浏览一篇网页时,跟看一本杂志、看一本书很像。因此,网页上的交互组件应该优先与文档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而不是优先显得“affordable”(不知道怎么翻译,可操作性?)。一个看起来就能够按下的按钮,且不说风格问题,更有可能喧宾夺主。所以我们可以弱化这些元素的affordance,而使用手型指针来增强操作提示。(说实话,很多Web UI Component的按钮,我就没什么按下去的欲望。)
然而客户端程序不是文档,尽管我们依然使用Web的技术来构建它,但它不是一篇文档。它的功能性更加重要,各类UI元素就是界面的主体。所以应该把各类UI元素在视觉上就设计得足够affordable,而不是去借助手型指针。上面贴出的VSCode中的各种button,有的甚至连hover效果都没有!
Github Desktop是我想举出的正例之一。它的下拉菜单、按钮、列表等等,全部使用普通鼠标指针,使用起来非常愉快:
其实除了手型指针这个问题之外,有些App还有一些小地方不够Native,比如Microsoft Teams中的一些图标存在延迟加载问题。在用Web技术做移动App时,大家都在往Native Look’n’Feel 靠拢;为什么到了Desktop,却不在意这些体验呢?
最后如果大家知道哪个UI库不滥用手型指针的,请推荐一个……
附:可以参考的其他讨论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