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不迷信AI,远离假专家 | 工信部、航工集团、北自所共论“智能制造”

不迷信AI,远离假专家 | 工信部、航工集团、北自所共论“智能制造”

作者头像
镁客网
发布于 2018-05-30 04:27:12
发布于 2018-05-30 04:27:12
628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镁客网镁客网

虽然AI在智能制造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智能制造只是单纯的“机器人换人”,也不要迷信AI。

2014年12月,国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次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今年5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毫无疑问,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正在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本周二(10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6%。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3.1%,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PMI为49.8%和49.0%,分别比上月下降1.3和0.4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这一数据也表明,中国的制造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不过,尽管如此,但我们还只是处在非常初级的“智能制造”阶段。我们已经踩过了很多“坑”,而前路还有更多的“坑”。

在上周召开的“2017中国江苏智能工厂规划建设报告会”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软司两化融合处处长王建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总工程师谢兵兵等专家学者对我国的智能制造做了提出了全新解读和看法。

“两化融合”是中国制造业

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

中国近代工业起源于清朝末期,从1860年开始的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在安庆建立安庆军械所(又称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的第一座近代化工厂,也由此拉开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大幕。

随后,在经历了解放前和建国初期一穷二白、工业基础几乎为零,洋火洋油洋车遍地的艰难起步,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制造业正式进入快车道,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在2010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

但制造业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直以来由于我们只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而忽视了技术和创新,因此中国制造业只是在总量上达到了世界第一,而在精密机械加工、关键零部件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上明显不占任何优势。

我们制造了全世界最多的手机和电脑,但技术和利润的关键部件——芯片却一直捏在外国人手上;我们的飞机制造全球领先,但飞机的心脏——大推力发动机却刚刚走出实验室......这样的例子多不胜举。

为扭转这种“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我们必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而近年来,国家的布局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

从2015年开始,国家相继发布《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由此构建了制造强国战略政策体系。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还出台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等多项政策。未来将除了在有色、稀土、纺织、家电等传统行业进行试点示范和推广外,还将加快在5G、物联网、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新型领域布局。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软司两化融合处处长王建伟认为,在网络化和信息化浪潮下,目前的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两化融合”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王建伟说:“互联网从下游应用逐渐向上游行业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已经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制造业和互联网已经迈入融合发展的新进程。在这一转变中,工业生产模式从自动化、数字化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表现在工业使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ICT技术,转向使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ICT技术。

“我们的工业生产、制造正在向智能制造迈进,而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是中国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

智能制造不是“机器换人”

不要被假专家忽悠了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从概念中可以看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智能制造只是单纯的“机器人换人”,也不要迷信人工智能。

这正是智能制造的两个最大的“坑”。

智能制造就是机器换人?太扯了!

从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智能制造经历了DNC(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分布式数控系统)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主要阶段,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机器人对促进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起到了很大作用。不过这显然不是智能制造的全部。

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初步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已高达9万台,较2015年增长31.28%,显著高于全球工业机器人14%的销量增速,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销量比重以达31%。仅去年一年,中国国内就购买了9万台(套)工业机器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订单总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国内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领域,大部分集中于汽车工业。2016年国内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中,占比最大的是汽车制造(48%),其次是3C制造(24%)。 IFR还预测认为,到2019年时,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年度订单将增加到16万台(套)。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认为,智能制造首先是从状态感知开始的,要做到真正的智能制造,必须要先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便宜的传感器,二是数字化一切可数字化之物,三是网络化一切可连接之物。

而对于业内盛行的“做智能制造就是多用机器人”的观点,宁振波大摇其头。他说:“这都是近年来的一些假专家用来忽悠人的。智能制造就是机器换人?太扯了!难道富士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富士康当初夸口要5年内造出150万台机器人,代替150万产业工人。可现在呢,它造了多少?仅仅4万台而已,就坚持不下去了,自己停止了。亏大了,也没代替几个人!这是明显听信和轻信了假专家的话,自食其果。”

2011年底,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公开表示,富士康要在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并计划在5到10年内完成首批自动化的工厂,这也就是所谓的“百万机器人计划”。 而截至5年后的2016年底,仅仅只装配了40000台左右,并未覆盖全流水线。此后,“百万机器人计划”逐渐淡出公众视线,也间接宣告了这一计划的流产。而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机器人精度不够、不能胜任全流水线工作、升级和维护升本过高等等。

富士康的教训充分说明,在未深刻理解“智能制造”之前就盲目投入,只会适得其反。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谭建荣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对眼下的中国制造业来说,自动化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谭建荣说到:“对一家生产制造型的企业来说,必须要实现人、机器、机器人的合理分工和协同作业,才能最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而并不是只盯着自动化程度的高低。”

模仿、抄袭无益

“智能制造”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而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这一桂冠,最主要得益于中国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最为齐全的工业门类。

一个国家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意味着自己不依靠其它国家的帮助与支持,就可以独立发展并能够保持所有的工业科技。中国是全世界唯一具有联合国全部大中小分类的工业国,是唯一的一个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建国初期有两次大规模的工业技术引进,一是从苏联引进成套重工业,二是“四三方案”,从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处引进化纤、化肥、石化、电站、钢铁等技术。

从全球占比来看,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到2000年上升到6.0%,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为19.8%,时隔一个半世纪之后重新回到世界第一。

宁振波认为,正是因为中国工业门类太多太全,所以在我国实施“智能制造”过程中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纯粹的模仿和全盘抄袭都是无益的。

宁振波说:“把德国的‘工业4.0’拿来,解决不了我们的一半问题,因为他们的工业门类不齐全、太少;把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拿过来也不行,他们的门类也不全,也有很多没有的,给不了我们太过借鉴之处。”

此外,对于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促进作用,宁振波也持理性态度,“(智能制造中)人工智能的提法,我是有看法的!别被所谓的AI给忽悠的晕了。举个例子,阿尔法狗厉害吧?但是它的能耗惊人,如果大家都用它,那整个太阳系的能量都不够用的。这是人工智能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

“AI在目前,它能做的非常有限,所以(智能制造)还是要以人为主导才行。”宁振波说。

巧得很,宁振波的这一观点也和谭建荣院士不谋而合。谭建荣此前接受镁客网采访时说,“在工厂的车间里,哪些是需要人做的,就让人做;哪些是需要机器做的,就让机器做;哪些是需要机器人做的,就让机器人做。人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

从技术发展和应用来看,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等四个最主要阶段。目前我们还只是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这一阶段的AI能力单一,不能进行多任务的学习,更不用说协作协同了。

因此,现在的AI对制造业的推力远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巨大和神奇,真正的“智能制造”场景必然是要放眼长远未来的。现阶段,智能制造还应该秉承“人机协作,以人为主”的原则。

总结:实体制造业是国家的基石

显而易见的是,智能制造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事情。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总工程师谢兵兵认为,智能制造是一个合作的项目,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全部做完,否则就是吹牛。

同时,谢兵兵也对打造智能化、数字化工厂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一家成熟的数字化工厂应该具备5大基本条件。分别是:有一个明确的建设目标,有全面的总体方案,有良好的生产管理基础,有自己的工程技术团队,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总结了中国智能制造战略方针:创新引领,换道超车;因企制宜,战略升级。

“不讲弯道超车,容易出事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换道超车。

“没有(核心技术的)产品的贸易是胡话,产品不好就是假话。”宁振波说,“我们必须要做好做大做强制造业,因为实体制造业是国家的基石。”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11-0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镁客网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包吃包住月薪3500招不到人,富士康怒上4万台机器人
在竞争激烈的国内机器人行业,很多企业都希望借助“智能制造”的风口迅速发展,但现实是,国内企业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上还大量地依赖进口。那么,智能制造目前在哪些方面还有发展机会?需要突破哪些瓶颈?新一轮工业革命呼唤着机器人发展,机器人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又该如何走下去? 国庆期间,外媒DigiTimes报道称,富士康自动化技术发展委员会总经理戴佳鹏向CNA通讯社透露,已有超过4万台机器人全面参与到公司的生产流程中。随后,关于富士康将裁员6万人的传闻四起。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对此,记者花了近两周时间对富士康昆山工厂
机器人网
2018/04/16
9330
包吃包住月薪3500招不到人,富士康怒上4万台机器人
深圳“机器换人”每年补贴5亿,能改变现状吗?
这是一个传统制造业重镇,工人曾经是工厂里生产线上一颗颗“螺丝钉”,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一道工序,借此打造出了依靠密集劳动力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而如今,在现代化工厂里,机器人穿梭着运送货物,生产全自动化操作,为数不多的员工只需要站在生产线终端等着打包成品,机器人正成为转型升级的新助力之一。 这就是今日的深圳:制造业率先“机器换人”。 近日,深圳市发改委正式组织实施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2015年第5批扶持计划,计划采用直接资助、股权资助、贷款贴息方式,推动机器人这一深圳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
机器人网
2018/04/20
7900
深圳“机器换人”每年补贴5亿,能改变现状吗?
深圳机器人业产值超700亿,但我们更需要合适的自动化
在12月19日举行的2017深圳机器人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最让大家振奋的一个数字无疑是700亿,据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介绍,根据协会对深圳机器人产业的监控, 2016年深圳机器人产业产值有望大大超过700亿,已经初步具备深圳战略新兴产业的规模。 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谢建民也在论坛上指出,“深圳机器人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市场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行业应用进一步深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将继续增大。” 成功的关键:面向3C产业的场景创新 深圳作为创新之都,深圳机器人产业在这两年的发展有目共睹,
机器人网
2018/04/12
6970
【智能】人工智能将为传统制造业带来什么?
“物理世界”(以制造业设备所代表)和“数字世界”(由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代表)的碰撞催生了制造业的巨大的转变。两个世界的融合将为下一轮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对生产流程、生
陆勤_数据人网
2018/04/18
8380
【智能】人工智能将为传统制造业带来什么?
埃姆维王振宇:打造专业机器视觉测试平台,推动工厂智能化运营 | 镁客请讲
王振宇介绍,埃姆维给客户提供的是包含了人、机、料、法、环在内的整个信息化系统,其中包括对人的行为路径、厂房设施、信息的采集和变化控制。
镁客网
2020/02/21
5870
埃姆维王振宇:打造专业机器视觉测试平台,推动工厂智能化运营 | 镁客请讲
富士康离机器人军团取代工人还有多远?
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根据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4年前的设想,公司目前将部署100万台机器人。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富士康在中国的工厂仅部署了约5万台机器人,员工数量仍然超过100万。该文还暗示,富士康机器人军团离开取代人工劳动还很遥远。 所谓的机器人,是机器臂和其他自动化设备的总称,它们可以处理现代产品错综复杂的装配任务。富士康称其工业机器人为Foxbot。据富士康内部人士透露,Foxbot是富士康的“秘密武器”,它能帮助其赢得来自苹果和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等的制造合同。富士康从2007年就开始研发
机器人网
2018/04/13
8860
富士康离机器人军团取代工人还有多远?
工信部: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有望超过12万台
在12月13日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预计将突破12万台,规模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近五年来,我国的工业机
机器人网
2018/04/19
5860
工信部: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有望超过12万台
机器之心「AI00」六月榜单:借人工智能变革制造业的富士康
We believe AI should be an extension of individual human wills and, in the spirit of liberty, as broadly and evenly distributed as possible. -OpenAI
机器之心
2018/07/26
5360
机器之心「AI00」六月榜单:借人工智能变革制造业的富士康
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六喻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如何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
钱塘数据
2018/03/01
7440
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六喻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互联网+"成产业发展新常态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今日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并表示,全球产业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深刻变革的新时期,对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紧迫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全球产业发展的方式变革,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 以下为发言实录:   谢谢主持人利伟诚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再次来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利用这个机会我就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进入攻坚克难力求实现突破的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
腾讯研究院
2018/03/09
8600
“智能+”背景下,智能制造产业的变通之道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继人工智能之后,又一个概念的首次被写入引发了智能产业的轰动,即“智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镁客网
2019/05/10
5690
“智能+”背景下,智能制造产业的变通之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记移动智能终端峰会
为期两天的2016移动智能终端峰会于10月28日在国家会议中心谢幕。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万物广连接,智汇大数据”,科技云报道作为本次峰会的合作媒体,全方位报道此次盛会。
科技云报道
2022/04/12
3730
大风起兮云飞扬-记移动智能终端峰会
中国制造业深度变革:在上海,这里有一座“黑灯”工厂
注:本文为MIT TECHNOLOGY REVIEW高级人工智能话题编辑Will Knight在参观上海剑桥科技工厂、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后的评论,由雷锋网翻译(本文转自雷锋网)。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制造业连续10个月紧缩,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变革是否会为中国带来“黑灯工厂”(因为完全自动化、几乎没有工人,可以关闭电灯的工厂),为中国制造业和全球经济带来新的未来? 在上海剑桥科技(CIG)的工厂,一间没有窗户的大房间里,15名工人正纠结地向一个小机器人臂行注目礼。靠近生产线的底端,光学网络设
机器人网
2018/04/23
7080
中国制造业深度变革:在上海,这里有一座“黑灯”工厂
研究丨中国智能制造业运行特征及转型升级路线
导读: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广普及,推动企业组织流程、商业模式创新。一是互联网技术激发了用户被搁置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企业传统商业模式、组织架构难以维系,需要以用户为导向。 以《中国制
钱塘数据
2018/03/02
8580
研究丨中国智能制造业运行特征及转型升级路线
揭秘无人工厂在中国的发展
3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无人工厂在日本诞生,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力成本的提升,无人工厂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被应用在生产领域,成为现代制造业的新生力量。 追根溯源:第一座“无人工厂”在日本建成 “无人工厂就是全部生产活动由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生产第一线配有机器人而无需配备工人的工厂。”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殊颖介绍说,1984年4月9日,世界上第一座实验用的无人工厂在日本筑波科学城建成,并开始进行试运转。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研究员吴新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因为日本
大数据文摘
2018/05/21
8980
智能制造来袭,“关灯工厂”越来越多?
2016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6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4.6%,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基本确立;科技创新企业规模不断增加,总数达到12.7万家以上,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的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 去年是“互联网+”和智能化全面爆发的一年,“互联网+”渗透到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与之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全面提升。 转眼又到6月,新的一年毕业季到来,求职高峰也将随之而来。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企业在用人、制造产品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
机器人网
2018/05/04
8220
智能制造来袭,“关灯工厂”越来越多?
3C 制造业商机都有多大? 看看KUKA行动找答案
文 | Yufy Zhang 汽车制造是工业机器人最先应用的行业,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行业,当这一市场逐渐饱和之后,各大工业机器人厂商逐渐将关注点转向了其他行业,电子制造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电子制造业已经成为了继汽车制造之后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第二大行业。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汽车行业用的机器人产品、技术及经验不能很快地复制到3C制造业,而3C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庞大,因此,国内外机器人企业都纷纷布局。当然,3C制造业并非一片净土,前有日本爱普生、雅马哈等耕耘多年,KUKA、ABB、安川、发那科、柯马等外资巨头也已逐渐完
机器人网
2018/04/20
8360
3C 制造业商机都有多大? 看看KUKA行动找答案
“互联网+工业” 告别微笑曲线
导读:微笑曲线是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于1992年提出的著名商业理论,因其较为贴切地诠释了工业化生产模式中产业分工问题而备受业界认可,已经成为诸多企业的发展哲学。“互联网+工业”将对制造业“微笑曲线”这个价值链进行一次颠覆性的重塑。告别“微笑曲线”,这是“互联网+工业”时代中,未来制造业的必然趋势。 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其实质与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广的“两化融合”战略大同小异。某种程度上说,新一轮工业革命或许对于中国制造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可能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钱塘数据
2018/03/02
1.6K0
“互联网+工业” 告别微笑曲线
富士康和华为的智能工厂:熄灯生产,天亮验收
“中国制造2025” 的起草人之一,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朱森弟指出,“中国制造2025”已经开始从概念走入实际。机器人对于中国制造的助推,已经反映在今年的上海工业博览会上。KUKA、ABB、柯马、发那科等海外机器人生产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型机器人。同时,国内机器人生产商也不甘落后,其中的领头企业中科新松除了推出多关节柔性机器人,还展示了爬壁机器人。除此之外,南京埃斯顿等国产机器人也有了长足进步。 按照德国工业4.0的描述,未来的智能工厂中,有一个关键要素不能缺少,那
钱塘数据
2018/02/28
1.2K0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中国工业信息化 大数据背后是感知
<数据猿导读> 随着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各行业都想乘着大数据的快车走向信息化,中国工业亦如此。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论坛上发表讲话,对中国制作业进行了权威的解读与展望
数据猿
2018/04/19
6970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中国工业信息化 大数据背后是感知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包吃包住月薪3500招不到人,富士康怒上4万台机器人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